高中化学针对性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案的思考浦良团
高中化学针对性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案的思考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八中学 浦良团
摘 要: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它涉及到教学策略、课程评价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它们是关系到课程改革能不能成功的瓶颈问题。课程改革如果没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评价作为保障,则不能激发教师与学生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很难顺利推广和实施。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策略;评价方案
一、教学策略的选择
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
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必要教学活动之一。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新课程理念中化学学科在教学之初,教学目标也会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各方面的培养 ,但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与信心。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充分挖掘自身能力,制定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教学策略。
1、针对提高学生化学兴趣制定教学策略
“今天的你能否重复昨天的故事?”由于教学观念的落后,思想的惰性,很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仍延用单纯依靠传授式的教学策略来勉强完成“教书”的任务,而达不到“育人”的远期目标。更谈不上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我们的课堂首先要缩短学生与化学的距离,化学本来就是一门实验科学,实践性很强,但迫于诸多方面的压力,学生和教师均更重视书本知识,而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力。自主探究学习是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新理念,同时也是高中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活动探究策略的实施可以实现学生学习化学仅仅通过死记硬背和简单的信息接受方式,其中倡导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以落实三维课程目标。
2、针对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信心树立的教学策略
学生的学习存在着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智力,人格,原有知识水平,学习动机,能力倾向等诸多方面。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多元化教学策略。其中问题驱动策略和评价激励策略运用是否得体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的树立。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门槛效应”。在生活中,当你提出要求时,如果一开始就让人接受不了的话,你的要求就很容易被拒绝,但假如你一开始只提出小小要求,而被接受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的话却并不难达到目的,这种现象就被心理学家称为“门槛效应”。那么,在实施问题驱动策略和评价激励策略时我们应该如何实施呢?课堂提问不能问题设计过大,要细致化,设定不同的门槛,让学生有一个逐级攀越的过程。提问对象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让你所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不同梯度的问题,使学生逐级深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针对培养有创新能力人才的教学策略
化学学科属于自然学科,其一大特征就是知识的“不确定”性,这是由于物质世界的“不确定”性决定的。在平时的化学课堂上,由于受到学生接受能力和教材的影响,化学知识变得僵化,规律过强,这样会把一些知识说“死”,使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进入误区。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将学习化学知识变成形成学科意识,变成智慧的过程,受益终身。
1)、选择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核心知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的理念实施的有效教学策略。
化学学科的核心知识是学习宏观上掌握物质的组成,微观上掌握物质的结构,学会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化学基本理论来研究物质的性质,进而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2)、选择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回生活的理念实施的有效教学策略。
自然学科源于自然,因此化学知识的养成需要实践和体验。对能通过实验来验证的知识一定要学生对实验有所感受。有时还可以走出课堂,走进工厂。
二、评价方案的选择
1、选择具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功能的评价方案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无权决定高考怎么考,但是我们每天面对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离不开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我们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深刻影响。在日常教学中构建起适合新课改的学生评价体系,应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各种考评方式都是为一定的评价目标和内容服务的,在具体评价实践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要求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方法。要使评价科学合理,必须坚持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生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2、重视学习过程甚于关注学习结果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每一名学生做一份学习过程记录。包括课堂表现记录,课后作业记录,阶段性考核记录,学生独立完成的总结,课题研究,实验记录等。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定期对记录进行评价,可按不同等级进行划分,将成绩纳入期中,期末,学年的总分之中。并且出于激励制度,将每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佳记录或最有意义记录予以保存,在适当的时机或场合给予表扬或鼓励。它可以使学生不断反思并记录自己的学习历程,激发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为全面而客观地评价学生积累素材。
3、重视学习中的自我评价
依据学习目标来实行自我审视与诊断,是一种对学习任务及其完成情况、学习策略、学习中的自我的认识。然后依据这种认识来对学习活动进行调节这就是自我的控制,而要实现这种自我的控制必须有对于学习活动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把自我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融人课堂学习活动中,还评价于学生,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有效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