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刘 纯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四川省安岳县大埝九年制学校 刘纯
摘要:基于新课标而实施的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应以新理念为教学行为指导,在正确处理“教什么”的设计基础上,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让“如何教”变得生动有趣有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标理念 有效教学 指导
新课标是国家教育意志的化身,是一线教师课堂教学的依据、指南。而小学数学,是研究数、形关系的学科,作为学校奠基教育平台,在促进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开展数学知识教育、提高未来公民数学素养的学校如何担当重任,是每个一线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用。那教师如何把这责任落到实处呢?就是要把党和国家的精神——新课标分层次、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地落实到日常教学,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习得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一、正确处理“教什么”,提高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合理性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是我们一线教师首先就要解决的问题。只有科学设计,才能使课堂“教什么”,即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我们知道,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无非就两个方面,一是教材上的内容。虽然不是“唯教材是教”,但毕竟是凭借,是话资依据。因此,围绕教材设计“教什么”仍然是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第一要务,仍然是课堂教学内容来源的主要渠道。二是辅助性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为教材知识合理呈现、容易理解和巩固认知而选择的,包括情境的载体、课件上的背景、课堂练习等。这部分内容虽然是以辅助的身份参与课堂的,但其作用并不亚于教材知识的重要。因此,我认为,有效的数学教学源于正确处理“教什么”的内容设计时,一定要将主要内容和辅助性内容搭配合理,有机整合,才能为我们后面科学选择“怎么教”的方法科学正确。故而,基于这样的认识,解决“教什么”问题,就需要我们正确处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对课本上的知识点更好地进行分类,分课时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问题我们才可能解决。也只有这样,基于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才可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正确处理“如何教”,提高课堂教学方法选择的针对性
一堂教学成功的课,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正确处理三个问题,一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另一个是“怎么教”的问题,第三个是“教得怎么样”的问题,第一个要解决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和量的多少问题,第二个就是要研究基于教学内容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问题,这两者决定教学效果,是实现“教得怎么样”的决定性前提,二者不可偏废,同等重要,是我们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着力点。
(一)实施情境化教学。情境教学是新课改实践中的获得的一种教学策略,这种策略由于集趣味性、诱思性和煽情性于一体,能提高教学有效性。故而受到众多教师的青睐,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教学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创设趣味十足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对问题的引入,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使其感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这种情境的创造不仅要具备有趣的特点,还要注重其有效性。教师在对问题的选择上要注重与教材的紧密结合,同时善于对学生进行知识面的相应扩展。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既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又能够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数学源于生活,新课标倡导数学教学应生活化。这种生活化策略就是基于学生数学现实的一种教学,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向生活延伸,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披上生活的“外衣”,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里所指的学生实际生活并不单是单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材,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为的状态。为此,我们应使教学生活化还要做到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三)实施直观化教学。建成“班班通”,实现了以电子白板或智能电视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进课堂。充分利用这些为教育量身定制的信息技术设备,就可在课堂上进行多媒体教学。我们知道,多媒体作为集声、音、色、光于一体的直观化教学手段,交互性、整合性和控制性结合,能有效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配合,因此,其可以有效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转换法思想---为什么圆的面积等于割补后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很困难的。传统教学只能采取假想的方法进行割、移、拼的方法进行,而且组成的图形还只是近似的长方形,花的时间多,效率差。而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功能,就能快速地把圆平均分成16份、32份、64份……分别对插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概括出把圆等分所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最后得出圆的面积的推导公式。这样就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在圆的不断分割、组合中展现出来,减缓了学生观察、思考的难度,成功地突破了教学难点,提出了教学效率。
总之,基于新课标而展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甚至高效的预期,我们就必须依据新课标而不断更新观念,正确处理“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前者是基础,后者是重点,这两个问题都需要我们课前慎重处理,科学设计,才能让课堂真正有效,从而为我们“教得怎么样”给出最满意的结果答案。
参考文献:
张生明,新课改中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J].教育科学,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