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黄开蓉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黄开蓉

(湖北省鹤峰县中营镇民族中心学校)

韩愈《师说》中有语曰:“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角色首先是知识的传授者,知识的传授是课堂授课之本,是不可动摇的。如何做到“传道受业解惑”,其实就是建设高效课堂的思路所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教师无法回避、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转换教师角色,优化教学效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许多译介的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等等,都走入了语文课堂。但总起来说,都是熔铸着真、善、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引领学生一起穿越历史、遨游太空:感受月球的凄寒荒芜;领略异地的风土人情;欣赏皇帝裸体游行的丑态;追溯人类历史的渊源……在这种心灵相通、情感愉悦的平等、和协的教学氛围中,其效果自然会事半而功倍。

二、渗透生活理念,提高学生修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要想使语文走进生活,就必须使语文教育与生活互相融合,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记得有一次听了这样一堂课,课题是一首古诗《观沧海》的欣赏。该诗选《乐府诗集》,作者是曹操,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该诗的篇幅不长,容量也不大,但这节课的课堂内容却很丰富,学生参与积极,兴致很高,气氛非常活跃。原因就在于这位老师善于营造生活化的情境:他一开始不是急于讲解诗的内容,而是让学生看了一些有关沧海的图片,这些图片主要是沧海波澜壮阔,气势澎湃的画面,接着老师又介绍了曹操到沧海时他自己的状况,然后再借助诗歌的伴乐朗诵,将学生一步步引入诗歌的美妙境界,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更可贵的是,他没有停留在诗歌本身,而是在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后再次拓展,让学生从自身生活体验去领会曹操那博大的胸襟,并对照反省,看看自己的胸襟如何,该如何达到曹操的那种境界。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欣赏诗歌的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修养。

三、重视阅读写作,提高学生能力

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最根本、最有效地方法是读写结合。学生光读不写,就会眼高手低;光写不读,写作能力也提不高。只有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从阅读中吸取营养,掌握知识,积累语言,进而把它和写作结合起来,在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这样才能巩固知识,消化知识,学会运用知识,切实地锻炼和培养出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读写水平。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文章中的写作知识,这种“读中练写”不局限于语言表达方式上,而是多层次立体式的。

例如教学《春》这一课时,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写字训练,如补写抒发感受的句子:“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通过这段话的补写练习,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然后进行对应训练一片断练习。

四、凸显学生个性,开发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创新素质是一个人以知识为基础的、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品质与特性。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素质的核心,是创新素质在动态过程中的表现,对人的创新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语文教学恰恰又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思维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更离不开创新思维,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到这一点,并通过各种手段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真正明白“文史地难分家,数理化把手拉,文理联手闯天下”。所以,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同学们写一些想象作文,如教完《孔乙己》一文后可以让学生写作《孔乙己再入学校》(即:想象孔乙己来到新社会的学校时的感受);观看电影《阿Q正传》之后,写一篇《阿Q精神之我见》。如教完《风筝》一文后可以让学生动手去做风筝,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类似的例子很多,需要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多多的去发现。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能否完成语文教学目的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应当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当然,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并不是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当今语文教学过程中,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作用,贯穿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点击次数:40  发布日期:2021/5/15 16:53:51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