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情境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郭依妮 杜小艳

情境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  郭依妮  杜小艳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要使情境策略的应用出高效,就必须注重不同教学环节中情境侧重点的不同而展开。本文探讨了新课导入时、生字新词教学时、促进学生精读课文时和有感情朗读时的情境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境策略  应用

让学生在情境中被卷入到教学对话中来是很多教师课堂实施的首要追求。情境策略具有较强的激趣、诱思、煽情等教学功能是我们教师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小学生侧重于思考特定的形象,对特定图像所呈现的信息的理解要胜于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因此,情境策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其教学价值尤为重要,如果能精心设计,巧妙应用,就可将其功能优势转化教学实效,成为辅助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平台。

一、新课导入时情境策略的应用,应注重“简”“趣”“入”

成功的教学,始于高效导入。先声夺人是我们对高效导入最中肯的评价。如何达到这个效果,创设情境以启之是非常见效的。但是创建必须遵守三个原则,即应注重“简”“趣”和“入”。所谓“简”就是“简洁”之称,意思就是不能让导入在时间占用上过大,最多是5分钟。而“趣”即“有趣”,是指情境策略的应用应充分发挥其激趣功能,使课堂趣味丛生,可以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目光聚焦在教学话资上,在培养强烈的学习动机上实现“我要学”意识生成;“学”就是“入学”“入课”,既可以是学生的主动进入,也可以是被动参与,即“卷入”,或受导入之趣吸引或受思维诱导而处于“愤悱”状态,都是始于导、受于内驱的“被动”。这“入”是“简”“趣”的最终追求,也是做到了前两者的效果体现,都是情境策略应用于导入教学中的重要追求。总之,在开课导入教学中情境策略应用的作用一言以蔽之,那就是花最少的时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实现导入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生字新词教学时情境策略的应用,应注重“激励”

生字新词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倡导了多年要在理解上下文的语境中开展,但在低段语文教学中,人们还是采取自成一个环节来实施,因为在低段生字新词教学是一大重点,也是令人深感枯燥、负担较重的难点。只有自成一个环节才能使其突出,化解,达到新课标“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培养目标和完成“1600个左右”能认“800个左右”能写的生字要求。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很短,很难连续认识十几个生字而不转移。因此,在生字新词教学中,我们应把学生识字愿望激发作为首要追求,让他们主动是关键,着力增强他们主体能动性,发展他们识字写字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实现这效果,唯有采取情境中识字方法,使枯燥的识字过程变得富有情趣。例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中的生字时,就可创设“识字救鱼”情境,让学生在“救鱼”过程中通过识字前行去救鱼。在《两只鸟蛋》识字环节中创设找鸟蛋的情境,激励学生快速识字积极性;在《我们成功了》一文中创设闯关游戏情境,激励学生识字闯关,读词闯关,写词过关。在生字新词教学中情境策略的应用,重在激励,鼓励学生有较强的识字愿望而战胜识字过程中的枯燥,从而不以识字苦而享受识字乐。

三、促进学生精读课文时情境策略的应用,应重在“串”

文本是一个整体,其解读是应该是整体感知。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需要对其“分开击破”,即从字词、段落、篇章等途径入手,对文章内容进行感知和理解。这种肢解做法,虽然方便教学开展,但实际上破坏了文本的整体性。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的开展应“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前者就是精读,而且为了深入理解还要多读;后者就是要求我们不要文章的完整性。为了实现这样的效果,就给一线教师提出了教学挑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发挥语言的“串连”作用,使各个环节的教学过渡自然,如行云流水,无缝对接。特别是在一些故事情节较浓的课文中,更需要这种“串”的语言过渡。因此,这个阶段的情境创设,就需要教师在“串”语言上下功夫。体现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应在深入解读研究文本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全面分析,并将整个文本分解为不同的如同演戏的场景脚本,教学时再进行综合串成一个整体。例如,在《一面五星红旗》课堂执教中,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们就可将文本分为几种场景而分别展开:受伤迷路场景,面包店场景和医院就医场景,鼓励学生以读为径进入不同场景,分别感受角色的不同内心世界,以便学生在理解文字时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在场景学习中,学生身临其境而感同身受,已非本已,自然成为文本中的“我”,而不仅仅是浮漂在文字表层去阅读别人故事的肤浅做法。

四、朗读指导环节情境策略的应用,应注重激“情”

 “有感情地朗读”是各个学段语文教学的统一要求。这意味着学生在朗读时应该能够以一种语言的品味的方式来欣赏作者和作者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以适当的语气和语调展开朗读,并表达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从这儿可以看出,“有感情地朗读”是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朗读教学提出的评价学生朗读效果的核心观点,当然也是语文教学应为之担当的重担。放置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实现读有感情,就需要情境策略的应用。因为朗读之情源于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而发。小学生理解到文本中的“情”是很难的,常常需要我们教师挖掘出来并示范,特别是激“情”,让学生模仿试读,通过反复而实现。

总之,情境策略在语文课堂各个模块、环节教学中都有着广泛应用,而且作用明显,效果宜人,能使语文课堂有境、有趣、有情而有效,是我们在创建高效课堂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刘志洋,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


点击次数:29  发布日期:2021/5/15 16:42:29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