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小学体育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郑 航

小学体育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四川省简阳市云龙镇中心小学  郑航

 

摘要:小学体育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既需要我们教师爱岗敬业,具备创新意识,又需要加强课堂教学策略创新,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中学习创新。

关键词:小学体育  创新教育  实施

教育的创新才能为民族复兴培养创新人才。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已迫在眉睫。我们知道,创新人才需要教育创新才能培养出来的“成果”,传统教育模式化过重,显然不能为此担当。小学体育作为素质教育平台也应不例外,仍然采取师范生跟方式进行,类似鹦鹉学舌的做法是定然不能培养创新人才的。因为在这种固定程式下,学生创新潜能不能很好地被激发出来,创新个性被扼制,导致教学在培养学生在创新意识方面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全面推进“五育并举”的当下教育中,加快体育教育改革,实施创新教育,就成为体育界的一致呼声。实践也证明,只有以创新教育为实践突破口,充分学生主体作用,才能使创新教育结出创新成果来,才能达成新课标的期盼。

一、教师应具有良好迁移能力,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条件

教师作为创新教育的实施者,其思想与理念决定着创新教育的深度与效果,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要有效实施教育,就必须从教师自身作起,提高教师自身创新素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深掘教师创新能力要素中,迁移能力无疑是其中最关键的。因为知识的迁移才是运用,才是能力。有了这种迁移能力,才能把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能去反哺服务生活。因此,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加强内修,提高素养,增强动作技能过硬,还要丰富知识,提高体育人文素养,还要在体育教学中能创新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特别是在改革中创新课堂示范与组织能力,增强课堂操练实效性。

二、培养学生好奇个性和创新思维,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追求

创新源于好奇。没有好奇作动力,就没有对创新的追逐。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产生好奇心。那如何让体育课堂让学生感兴趣?除了实施趣味体育外,那就是创新设计和丰富手段实施。这二者必不可少。落实到实践中,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巧妙设计教学内容,科学选用教学方法,使课堂新颖生成,教法灵活而多样,从而让学生好奇心产生就有了良好土壤作根基。

三、创新课堂教学策略,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点所在

教学,主阵地在课堂。实施创新教学,虽然处处可育人,但重点还是在课堂。因此,我们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创新策略,多注重启发诱导,让学生思维产生新的想法,并“结”出新的硕果。

(一)创设思维驰骋环境。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环境的和谐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因此,实施创新教学的体育课堂,大多不是以追求教学任务完成为目标的课堂,多是以创设思维驰骋环境为课始追求,让学生在和谐的民主的环境中获得思想自由和思维自由。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使学生大胆参与,没有束缚压力感。具体到课堂中,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同视人格,没有家长式的专横和命令式的口吻,没有对后进学生作歧视性批评。相反,常常微笑进课堂,多鼓励,在准确的体育教学语言中又不乏幽默。实践告诉我们,课堂和谐,学生人人参与不需要教师催促,他们自身就会“我要来”。而且,遇到问题他们主动会思会想,敢于质疑,敢于释放思维潜能。

(二)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教学。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手段成功入驻课堂,并与学科教学进行了深度结合。与体育这门学科结合,不仅有助于体育课堂增强直观性,更能化解体育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动作表象,更利于动作教学和技能培养。因此,体育教师应更新观念,要从传统强调口头宣讲和身体示范的老家模式中走出来,实施创新教育。实践证明,在体育课堂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抓住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让学生看得更直观、形象。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避免出现厌恶体育课现象。比如在足球、篮球等体育教学时,我们可提前下载一些著名的比赛,运用三维技术,分析其中的实战技术,让学生观摩体验,这样的直观更能调动学生主体性。在观看完比赛视频后,可以发动学生对自己所看的视频进行总结,让学生总结出需要学习的动作要领。更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学起于思贵有疑。设疑启发是促进学生质疑思考的有效方法,也是促使学生产生疑问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体育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课堂中,我们就必须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启、诱等作用下,自觉去思考和质疑。实践告诉我们,设疑诱思,是启发式教学的常用方式,其目的是促进学生思维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或交流方式获得问题解决路径。例如,在教学“前滚翻”这个动作时,为了学生知道“团身紧抱膝”的重要性,我们就可在导入新课中这样设疑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一块方砖和一个足球在同样的力的作用下,哪个更容易滚动?”这个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虽然不需要多思考,但引起了他们对这一动作的重视。这样启发教学,学生很容易“知其然”并理解接受。也符合学生接受现实。

总之,体育教育要创新,创新教育不可缺。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模式,一种思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开展,我们既要有这种观念,更要有这种行动,从教的内容选择设计到教学实施的过程,都要体现创,在创字上努力,而使课堂在“新”字呈现,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萌发,为学生将来具有良好创新能力奠基,实现体育作为素质教育平台的责任担当。

参考文献:

阚春梅,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的实施[J].教育学,2019年。

 


点击次数:22  发布日期:2021/5/15 16:38:5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