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深度学习”梁忠才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梁忠才

(四川省三台中学校)

摘要:“深度学习”教学模式是“深度学习”教学的主要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推行”深度学习”教学模式?本文从导入课题要奇,让学生在兴趣中深度学习;讲授知识要精,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深度学习;设置疑问要巧,让学生在思维中深度学习;课堂小结要简,让学生在逻辑思维中学会深度学习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深度学习

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化学教学目标和内容,通过教学实践抽象概括而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深度学习”教学模式应该是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基础,推导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结构、过程、方法设定的有机整体。笔者在多年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深度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有四个方面,现就一些浅见简述如下:

一、导入课题要奇,让学生在兴趣中深度学习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一阶段可直接作为新课导入,也可以设计在新课导入和进入新知识学习之间的过渡,但它决不等同于导入过程,而是“深度学习”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因为它直接牵动着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兴趣。如果教师通过导入课题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

例如,在氧化钠的教学时,可以设计几个非常有趣的实验:(1)“滴水生火”——将少量NaO2粉末平铺在一层脱脂棉上,用玻璃棒轻轻压拨使NaO2进入脱脂棉中,然后放入蒸发皿,用滴管滴入几滴水,有烟生成,为什么?(2)“吹气生火”——将少量NaO2粉末平铺在一层脱脂棉上,用玻璃棒轻轻压拨使NaO2进入脱脂棉中,然后放入蒸发皿,用细长玻璃管向脱脂棉缓缓吹气,有烟生成,为什么?(3)向装有过氧化钠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显示的颜色变化。同学们带着一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评价一下氧化钠的性质,这样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这一阶段,从教育教学目标上,否定了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注入式教学,变教师讲授知识为学生探求知识,把教学的基点定位在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方面。从教学内容上讲,教师创设的情境和显现的内容,必须和教学的重点内容相关联,但最好不要是结论性的答案,而是在基本结论的一定范围内,留有余地,以便充分发展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从教学结构上讲,这一阶段以学生观察、联想活动为主,教师通过媒体显示或实物显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二、讲授知识要精,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深度学习

通过“深度学习”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学生基本上都能进入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但千万不要认为直接讲授知识的时机已经成熟,否则,将截断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过程。教师应当承接第一阶段给学生呈现的与教学重点相关联的内容,通过精要、生动的讲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对于知识的讲授,无须讲求立论、讲解、分析、小结的完美程序。要知道这种完美的程序,只对教师“完成任务”的自我感觉有用,甚至是一种变相的对学生不负责任。教师必须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捕捉学生学习的障碍和思维的灵感方面,并及时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沿着思维的阶梯,在教师有效的启发引导下,自觉地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学生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结构上,该阶段表现为通过教师的非定性讲述,勾勒出知识结构的模糊概况。学生在形式上是被动的,但在思维活动中,仍然居于有意义的主动地位。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勾勒出知识结构的轮廓,教师处于主导角色的位置。教师若要成为“主导”,重点应放在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上。那么,教师必须转变备课只熟悉教参和教材,上课“照本宣科”的轻备课,重授课的教学思路,确立重备课,活课堂的教学思路。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仅仅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基本线索,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而且要着重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培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广泛搜集现实的材料,设定使用的媒体和教学方法,并使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扎实、科学、全面的备课,将会使课堂教学厚积薄发,游刃有余。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备课的工作量要远远超过上课的工作量。

三、设置疑问要巧,让学生在思维中深度学习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斯多德讲过一段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设疑应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实验事实入手,去归纳概括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一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式的”已成为立体引学式教学研究的问题,这是未来不断开发新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模式。“深度学习”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传授知识仅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轴心,在教学结构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关系,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又可以表现为学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这一过程是“深度学习”教学模式的灵魂,教师要尽可能地有意制造认知过程中的障碍,如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立论,故意误导等,从而使学生在迂回曲折、历经坎坷的多向思维之后,获取知识。在教学技巧上,教师要尊重持不同观点或者是错误观点的学生,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要简,让学生在逻辑思维中学会深度学习

在经过前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之后,教师要抓住学生急于鉴别自己探索结果的心理,回到主导地位中去,剖析错漏,归纳、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具体、准确、系统地讲述知识内涵和构成。化学课的小结,也是“深度学习”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过程带有总结的性质,与传统教学总结不同的是,教师不是对自己的分段讲述进行自我总结,而是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疏理学生认识结果,推导出结论。是学生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迈进。由于学生思维主动性的贯穿和渗透,其教学结构表现为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动作用实现了有机的统一。

“深度学习”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在目标、内容、形式及手段上的根本否定和变革,但它并非是一种机械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思维模式。谈话法、讨论法、图示法、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将使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充实和丰满。整个教学活动呈现出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线,以教师主导为辅线的动态构成。在探索“深度学习”教学模式的同时,我思考着另一个与之息息相关的问题——要在化学课堂上进行“深度学习”教学模式,那就要培养创新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引导学生“会学”、 “创造性学”,树立起批判意识、增强思想的灵活性和深刻性,突破思维定势的局限。


点击次数:12  发布日期:2021/5/15 16:37:12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