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运用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汤菊芳

运用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汤菊芳

(云南省永寿县三川镇四维小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全方位的信息,扩充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方法与手段更加多样化,更具灵活性。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现在农村小学课堂已经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应该说多媒体教学的出现使我们的教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效果呢?本文依据笔者个人的教学经验,提出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求知欲

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则会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任务也能够顺利完成。多媒体最大的特点与优势就是图声并茂,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能够通过为学生营造各种生动有趣的动感画面来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通过持续不断的刺激小学生大脑皮层,使之处于兴奋状态,学生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中保持对数学学习内容的兴趣。

如教《圆的认识》,教师设计米老鼠和唐老鸭进行骑车比赛,先是米老鼠骑“三角形”车轮,唐老鸭骑正方形车轮的比赛,它们虽然想方设法让车子转动车子就是不动的滑稽样,让同学们哈哈大笑。第二场比赛,米老鼠骑轴心不在圆心的车子颠簸不止,唐老鸭骑轴心在圆心的车子平稳行驶的场面,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数学问题然后小组合作解答,这样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不但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大胆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形声结合、视听并举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结构,扫除文字障碍,形成空间观念,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用的最多就是PowerPoint制作课件,PowerPoint能制作出形象、色彩鲜明、声色结合的背景,并且教师在制作时有较大的随意性,可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课件。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对公式中的除以2往往漏掉。分析原因一则学生可能计算粗心,二则是学生对三角形面积推导过程不够明确,大脑中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在教学此内容时,利用动画课件演示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变位移动,最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再利用自定义动画的效果,底和高用红色闪动几次,有利于学生直接观察出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最后再移动其中的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明白这任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通过计算机的演示让学生再说说推导过程,并说说为什么要除以2?如果不除以2,计算出来的是哪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在动手操作,欣赏多媒体课件、讨论等多个环节中,充分感悟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由来,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借用多媒体技术扩大学生知识面

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激活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全方位地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必将能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和谐、愉悦、高效地发展。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在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比值总是三点多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数学家就已经研究出了这一点,演示《周髀算经》,算经中就提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周三径一。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周三径一”已经不能适应,进而介绍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求圆周率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直观体验。利用课件演示,先出示圆,再依次出示圆内接正六边形、圆内接正十二边形、圆内接正二十四边形、圆内接正四十八边形、圆内接正九十六边形……正六边形的周长正好是圆直径的3倍,正十二边形的周长是圆直径的3.105828倍,正二十四边形的周长是圆直径的3.1320628倍……师引导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发现,而再继续分下去,正二十四边形、正四十八边形的周长越来越接近3.14。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研究历史,渗透了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在此基础上播放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精密值中做出的贡献,以及现代数字技术发展在计算圆周率精密值中的作用。让学生经历了圆周率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恰到好处

在时下的教育中,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这不等于是整堂课全用和天天都用,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这一点在数学学科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所以要牢记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为中心,努力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质。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门面”、盲目滥用。从而丢掉粉笔、黑板,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传统教学的优势。实际上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始终保留。但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由原来的“人灌”改为更高效的“机灌”,这样是收不到好的效果的。

总之,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点击次数:22  发布日期:2021/5/15 16:20:3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