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子志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子志芹

(云南省永胜县永北镇第二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小孩子头脑,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而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想象力的高低。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人的工作、学习和劳动的成效。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摆脱思维定势鼓励大胆的想象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试验: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结果发生了什么情况?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它们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然而,正是由于它们的智力和经验,蜜蜂灭亡了。

那些“愚蠢 ”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的“愚蠢者”在“智者”消亡的地方反而顺利地得救,获得了新生。

……

孩子总有一些古怪的奇思妙想,当他们说起,一定要尊重他的想法,信任他们说得对,切不可想象是否合情合理而加以判定。孩子的心灵世界装着许许多多美好的愿望,有的想去天空目睹苍穹的模样,有的想变成孙悟空,还有的想有一对会飞翔的翅膀……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孩子的幻想,引导孩子们学会突破思维定势,学会冒险、学会应变,让思维灵动起来。

二、充分利用教材激发无限的想象

1、抓住词句,启发想象

新教材生字教学中虽有认字和写字之分,但都遵循着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文中出现的生字,都是一个个有生命的字。我在教学时,引导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进行朗读,如:在读到“软绵绵”这个词在时候,因势利导,问问孩子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由简单的词语想开去……

所选的课文文情并茂,形象生动,富有艺术魅力。神话故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所选古诗情景相生,意境深刻……从识字到阅读都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材料。充分用好教材,可以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

《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中有关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达的机会。因此,我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红头,仔细品读相关语句,由 “藏”一词开启了故事,学生在想象中朗读,在反复朗读红头的“救命啊!救命啊!”中体验着红头的情感;再在情感朗读青头满是担心、着急的语言“你在哪儿?”“不要怕,你会出来的……”学生在角色互换中更深刻地感受了红头的危险遭遇和青头的担心,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就是在读读、想想、说说的过程中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抓住文中空白,丰富想象

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它能够驱遣读者的想象,激活读者的思维,从而建立起读者与作品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个性化的理解。语文课堂中,充分开发空白处这“黄金地段”,有意识地在教材空白处设立“对话场”,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空白进行富有个性色彩的填补,道出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析乃是放飞学生想象,开启学生思维,与作品沟通的有效途径。

《假如》是一首情感浓烈的诗歌,末尾用上省略号。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是这样的--

师:那么,“我”是不是只想帮助小树、小鸟、西西呢?你从哪里知道?

生:不是的,因为文中的第四节后面有一个省略号。

师:假如这时老师也送你们一枝马良的神笔,你准备画什么?

(不等老师提示,生与生相互间便饶有兴致地交流起来。)

1: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妈妈画一个挺直的脊梁,让她走路时不用弯着腰。

师:你真是个孝顺的孩子。

2: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弟弟画一颗聪明的脑袋。

师:你是一个好哥哥。

3: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地球画上许多绿色的参天大树,让人类生活在绿色的世界中。

师:你真是一位环保小卫士。

4: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盲人叔叔阿姨们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能看到美丽的世界……

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由此可见,巧抓教材的空白处,设立“对话场”,为学生打开了一个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一个天然的对话情境,在对话活动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展开语言、思维的训练,使他们受到爱的熏陶,体验到浓浓的关爱他人的幸福之情。

3、引导仿写改编,展开想象

低年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儿歌,它们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可以在学生理解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遇到他们进行仿写,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其渐渐进入诗歌的佳境。

教学中,不同类型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改写,如:把常见的诗歌改写成记叙文;科学童话改写成说明文;根据课文故事的情节,顺其自然想象结果进行续写等等,使学生变复现式的记忆为创造性的发散性表达,让他们智慧的火花在想象的助燃下灿烂地迸发出来。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的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是啊,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就能在脑海中再现各种事物的形象,就能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种种新形象,小学生思维活跃,富于想象,但是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不是天生的。想象力的形成依赖于社会生活实践,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

儿童是富有想象的,世界在孩子的想象中,充满着奇异的色彩。孩子的想象,是发明活动的萌芽。人的一生中最具想象力的阶段是孩童时期,孩子们可以恣意放飞自己想象的翅膀,给承受了丰富的知识,逻辑严密的大人们带来意外的惊喜以及不可思议的吃惊。语文课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已成为所有语文教师的共识,在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广阔的语文课堂上。


点击次数:13  发布日期:2021/5/15 16:19:23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