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势李艳和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势
李艳和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清泉小学)
摘 要: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特性的学科,对于还不具备数学思维的小学生来说,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形式,无法使之更好的对数学知识做出理解。因此创新传统教学形式,使数学教学更加融入生活,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教学观念生活化、教学资源生活化、教学知识生活化、教学手段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化、训练习题生活化等多方面做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学科之间体系庞大,环环相扣。传统照搬式教学已经不再适应当今数学教学的形势。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情景。避免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数学学习与数学应用的脱节,造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能力水平低,对数学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严重的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数学教学生活化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一、教学观念生活化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首先应该树立生活化的教育观,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不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学生本身,都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教师一味进行知识灌输,忽略了开发学生的能力,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但是不善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这也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基础。其次,教师要树立生活化教学观,教师应该将新课标作为教学指导,对新课标教学理念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面向学生的教学。生活化的教学观,就是要采用互动式的、开放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教学体验生活和感悟数学。
二、教学资源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选取典型的生活资源,为学生学习探究数学知识提供观察、操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感受数学。例如:在学习估算时,针对学生有买小零食吃的习惯,要求学生估算一下自己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买零食大约花掉多少钱,因和自己有密切联系,学生兴趣浓厚,在解决问题时引出估算方法的学习,学生思路开阔,效果明显。其实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善于去开发和利用,就能搭建通向学习数学知识的桥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启学生联想和创造的智慧大门。
三、教学知识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还要帮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思考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知识生活化。教学知识的生活化,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习得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基本图形知识时,教师可以只对图形的形状进行简单介绍,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具体说出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与存在形式。学生通过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可以发现很多生活实物中都体现了不同的数学图形。采用这种回归生活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再受到教材的束缚。从生活中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积极思考,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知识回归生活是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生活化的关键环节。
四、教学手段生活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学手段也不断更新,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由于其直观、形象,又“声色俱备”,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在教学中应用广泛。然而数学离不开生活,所以教学时,适时选取一些辅助性的生活内容,更贴近学生。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年龄小,往往难以理解,学起来常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富有生活性又贴近学生的游戏教学,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乐趣,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可以设计摸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规律。
五、教学情境生活化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学科,对于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是一道难以越过的鸿沟。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减少数学给学生带来的陌生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降低了知识习得的难度。曾有研究指出,越是贴近实际生活情境的学习内容,越容易让大家产生共鸣,越容易被大家所接受。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进而帮助学生跨过鸿沟,提高学生的生活化水平。例如,在教学“第几”和“几”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早操时的队形进行排队站列,向同学提问:“一队有多少人?从自己的前方开始数,自己站在第几位?从自己所在队列的后方开始数,自己站在第几位?”排队的形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继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第几”与“几”的概念进行区分与联系。通过这种模式进行情景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帮助他们准确了解数学知识,还能将所学知识正确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兴趣,促使他们在处理生活问题时,能够形成数学思维,有效运用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践、游戏以及实物演示等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创建,帮助学生在具体的事物中习得数学知识。
六、习题训练生活化
课堂练习是教师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测的重要方式,也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方式。习题训练是数学教学中重要而又枯燥的内容,所以教学生活化离不开训练习题的生活化。生活化的习题更能给学生亲切感和熟悉感。例如,在教学简便算法时,教师可以设计出一道等式:172-99=172-100+1。很多同学会无法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情境假设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比如你和妈妈去商场买东西,妈妈手里有172元钱,妈妈给你买了一件衣服,价格为99元,结账时,妈妈拿了100元付账,收银员找给妈妈1元钱,即172-100+1。”通过这种联系实际的方式,可以将抽象化的数学练习,用具体的生活实际展现给学生,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用生活经验掌握数学概念,还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理论,从而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
总而言之,教育越是与生活相结合,就越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越能加深教育的深度,让教学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