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快乐课堂 彰显数学魅力徐春梅
打造快乐课堂 彰显数学魅力
徐春梅
(云南省永胜县永北镇中和小学)
小学教育是一个非常特殊,也非常关键的时期,当下新课改的实施对于小学教育赋予了一项重要的任务,除了传授教育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于小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兴趣的养成,小学阶段是学生奠定基础,启蒙教育的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的最佳时期,這就需要老师在教育理念和课堂设计上做出改变,如何让数学课堂变成快了课堂,把学习编成一种快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就以数学课堂为例,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希望能够给到大家帮助。
一、 营造人文氛围,激起学习欲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打造快乐高效的学习氛围,教师还可以通过创建教学情境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需要根据教学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下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创建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认识分数”时,就可以通过创建教学情境来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这样的教学情境:教师手里有一个大西瓜,要分给两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这个西瓜呢?这时候就会有学生说用刀切开,然后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出分数概念,在这个背景下,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听教师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二、回归生活实际,提高数学应用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学是为了不教学”。这意味着在学校里教授的任何课程都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授的目的。也就是说,让学生学习、学习、使用,让教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把小学数学教育放在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实践,就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他们身边,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找到生活的乐趣,找到数学的乐趣。
例如,学习加减法的一个简单算法可以概括为:“多减,少加,多减,少减。”这种算法的概括似乎很简洁。事实上,很多学生在使用它时经常犯错误。其原因是,算术的泛化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例如,老师改变了教学方法,模拟超市的购物生活,让学生体验熟悉的购物生活,方便大家理解。例如,小明用150元去超市,用95元买了一支钢笔。问题:小明怎么付钱?还剩多少钱?学生在生活中有这样的经历。大多数人会说,他们应该预付100元,收银员会拿回5元,所以还有55元。最后,对这个生命问题进行数学化,并列出公式:150-95=55。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掌握了150-95这样简单的数学运算,而且巩固了现实生活的技能。
三、倡导合作交流,挖掘学习潜能
让学习快乐起来教师要扮演重要角色。课堂上老师的机智、幽默风趣可以使一堂枯燥的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40分钟的课堂关注的不是老师怎么教,而是学生怎么学,是让学生会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一员,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能,就要改变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为学生制定好的知识目标下,创造好的宽松和谐氛围中,开展合作学习,“授之以渔”。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把全班学生每6人分成一组,分了8组。又给每组了13根铅笔,让他们将13根铅笔平均分。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组员们有条不紊的进行分配和群学,不理解的在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再让他们把在分配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不管怎么分都会有剩余”。从而给这类除法取名“有余数的除法”。然后让学生讨论怎么书写算式,在每个小组都有结论后,我再在白板上呈现分配的过程,来进行难点的讲解和突破,真正做到学生会了的不讲。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助共享了知识,实现了兵教兵,兵练兵。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这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小组学习环境中,人人平等,不存在“歧视”,学习的主动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就会努力的表现自己,从学习中获得快乐。
四、引导自主探索,体验成功快乐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生命潜能和可发展性,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个概念的教学,教材中这两个概念讲的很简单,只用举例法笼统的说什么是平面图形,什么是立体图形,学生对两个概念的认识是肤浅的,根本不能正确地建立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设计这样一个趣味性活动:先让学生剪好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纸片,学生都知道这些是平面图形。接着,让学生用这些纸片以及早准备好的小棒胶水、剪刀等材料,把它们变为“大的”物体,看谁会变,谁变的好,谁变的多。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立刻表露出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着,争论着,操作着。不一会儿,多数学生做出了长方体、正方体;还有的做出了圆柱体,竟有一个同学做出了暂时叫不出名的棱椎。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平面图形不占空间,而立体图形占据较大的空间。从而也就正确地掌握了这两个概念。
总之,教师在快乐数学课堂中是主导者,学生是快乐数学课堂的主体,只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友好、合作、竞争的情景、一种令学生学而不厌、流连忘返的气氛,加上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开启、鼓励、辅助,不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着眼学生心灵的愉悦和满足,学生就会“乐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