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主体 绽放语文活力罗碧云
尊重学生主体 绽放语文活力
罗碧云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永北镇灵源小学)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综合能力的重要媒介,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文化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方向。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开展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且将语文课堂充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状态,构建出能够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富有活力课堂,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快乐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展与成长,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营造宽松和谐气氛,增强学生学习自信
不同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发挥的不同。信任、鼓励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教师扬在嘴角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都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教师对学生激励的话语和及时的肯定都有助于学生增强信心。在课堂上多创造让小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也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地搜集资料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更好的收获知识和快乐。我们都知道,如果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一定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课堂气氛融洽、心里压力小、充满愉悦,学生就能学的快乐,掌握的牢固,学的更扎实,学习成绩更好。
例如,我教学《骆驼和羊》一课,学习第一段时我提出:“骆驼和羊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通过朗读指导它们的对话,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我看到一个中下生也举手,就特意提问他,他开始怕说错了不敢大声回答,我就鼓励他说:“不用怕,老师相信你行的。”他听了后,声音变大了,语气也坚定了,并准确说出“骆驼和羊在争论高好还是矮好”。我马上表扬他说:“你说得真好!”还叫同学们以掌声表扬了他。从这一次后,这个同学改变了很多,课堂上,他不但听课认真,还大胆举手发言,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二、尊重学生生活体验,促进学生学习认知
生活中有着非常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教师要有意识的去留意观察生活,并且及时的将自己的感悟和发现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与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分享,同时给学生传递出一种在生活中用心体会当下的生活态度。生活充满着各种挑战,充满着成功失败,充满着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所以,说到语文的学习,尤其涉及到作文的创作,小学生如果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去体悟生活他们就能够发现生活中充满了写作的素材和宝庫,只有自己做一个有心人,才能将这些宝库的内容挖掘出来,才能够及时的将一些宝贵的碎片收集起来,为自己所用。
如在教学《少年王勃》时,课前让学生查阅了大量有关王勃和滕王阁的资料。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正因为王勃的《滕王阁序》而蜚声内外,而当时年方十四的王勃也因这一次即席挥毫,成就了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的美誉。当学生带着这样的认识走进文本,阅读课文时,对课文的理解像泉水一样汩汩流出。有的说,资料显示,王勃此次不是专门到滕王阁去的,写出这样的佳作预先没有准备;有的说,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当讲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千古绝句时,大屏幕上秋景瑟瑟。笔者引导学生仿佛置身滕王阁上,放眼远眺,高声吟诵这两句诗。有的说,秋水茫茫,芦苇随风摇动;有的说,落日的晚霞五彩缤纷,野鸭正在欣赏这一美景;有的说,江水一望无边,根本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水……通过这般感受,学生的生命体验被提升了,他们此时所学到的,远远超过课文所要求的。
三、开展丰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好语文,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课标中所提到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指的就是在课内外进行语文学习的种种实践方式,它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读、写,也包括参观访问、办报办刊、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还包括课外语文兴趣小组的活动以及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图书馆等进行的语文学习等。
如在学完新的课文后,可以推荐学生来阅读同题材或是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让学生展开广泛的比较性阅读,这样能实现学生对教材文章的深刻解读,同时更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闻,更加利于学生阅读水平与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还可以选取情节性、对话性强的片断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是让学生来续写或是扩写文章,让学生来进行精彩的情景剧表演。这样的活动更加切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更能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体性与主动性,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表演中来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加深对文字的感悟。
法国著名作家孔巴兹说过:“未来的学校应该是培育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也就是说,教育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做为21世纪的语文教师,应该充满“为了学生”的真情,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挑战的勇气,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智慧的价值,享受成功的愉悦。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