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初探吕翠娟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初探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温泉镇风淳小学  吕翠娟

内容摘要: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教材,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对以前所理解的识字提出了不同要求,增加了识字量,根据新课标,一年级一学年就达到1000字左右的识字量。识字量如此的巨大,而我们老师面对的又是一群好动,注意力不太集中的一年级新生,要教会这样的一年级学生识字,合适的教学方法的选用显得非常重要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巧认——巧妙引导,让识字充满乐趣”、“喜学——设计趣味作业,巩固识字,初步运用”、“乐想——培养阅读兴趣,加强课外积累”、“发动家长力量,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识字;喜学;乐想;巧认

 

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学成了新课程下教师遇到的较为棘手的问题。如何让识字过程充满趣味性,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的特点,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识字教学,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结合从教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针对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巧认——巧妙引导,让识字充满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的识字过程充满兴趣,孩子们一旦有了学习了兴趣,就能自觉集中注意力自发学习,自主探究,让所学知识深深刻入脑海中。

1、让课前预习充满乐趣

小孩子很喜欢自己动手做出有自己风格的小物品,因此教师可以让小朋友自己在预习的时候,做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字卡,在做生字卡时,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这个字,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不断创作的热情和学习新字的热情。

2、重视个性差异,以游戏带动课内识字

一年级孩子年龄较小,好动爱玩,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课堂上我多采取游戏记字。“编故事法”“猜谜法”等方法,但如果遇到结构相似的字,学生经常弄混,为了增加趣味性,使学生更易区别,我采用了“自编儿歌法”如“办”和“为”孩子们是这样编的:左右两个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大,一起想出好“办”法;“为”了集体增光彩,我们给她红花,头上一朵,胸前按一朵。多样的游戏活动能够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作为班集体的个体,会因为同一个生字有不同的精彩理解而丰富自己的思维,让整个课堂显得生机勃勃,让每个学生个体都成为真正的发展主体。

二、喜学——设计趣味作业,巩固识字,初步运用

设立“改错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从学生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的字越多,越会混淆,比如同音字、形近字等。作业、测验中反复地写错,我也反复强调,但总有些“顽固分子”。

经过反思,我发现平时总是自己在强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并没有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建立自觉修正的行为。因此,学生在书写中会反复出现同一错别字,成为“顽疾”。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室的黑板一角设立了改错专栏名为“改错医院”,让孩子们都来当“小医生”,如发现常错的字就把它送进医院,并让孩子写出对的字,还要孩子用红色粉笔把容易错的笔画描出来,在视觉上起了直观的强调作用。

孩子们对这一做法特别感兴趣,参与热情很高。过了一段时间,当错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我们就举办“最佳医疗小组”比赛。在小组里,把这些错字写进试卷里,要孩子们合作改错,看看哪几个小组准确率最高,就给予奖励。

这一方法是渐渐起了成效,孩子们的错别字减少了,还练就了“火眼金睛”,养成了及时发现错别字,及时改错的习惯。

三、乐想——培养阅读兴趣,加强课外积累

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把语文学习延伸至课外,才能促使识字量的强化与增加。同时,随着孩子们识字量的增加,也会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1、营造环境

营造一个书香浓浓的读书环境,对激发孩子的阅读需要是行之有效的。儿童阅读专家崔利斯曾这样说:“如果有可能,就用书来搭建房顶。”这当然有些夸张,但如果我们能将这个理念渗透到我们的教室布置上,让学生每天都浸润在书香之中,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萌生读书的内在需求。

2、图书“漂流”

每个月定期举办一次“跳蚤书市”。给学生一个空间,鼓励他们“换一本好书,交一个朋友”。我还利用美术课,给换回来的书设计“漂流卡”,把“漂流卡”夹在书后,“漂流卡”定期回收。所谓“漂流”就是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换书阅看。

3、快乐积累。

要求孩子在看书时要养成摘录好词佳句的好习惯。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本《我的阅读园地》,每天摘录几个好词或几句好话,日积月累,细水长流。

四、发动家长力量,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

学校教育最大的好处是有一个共同的学习的环境,但是却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虽然老师平时也在进行个别辅导,但这对于孩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暂时还跟不上的孩子。而这个工作如果有家长辅助,就会非常有效,因为家长只面对一个孩子。

这种朗读方式可以使孩子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并能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使家庭关系融洽。

总之,“教无定法,但有良法”。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语言积累的过程中,只要依据孩子们的身心特点,运用合理方法,可以充分地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真正的“兴趣”能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和表现欲,成功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生命的潜能,感受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

【参考文献】

[1]陈树民《汉字特殊功能与教学创新》[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5.

[2]王云峰、马长燕《语文教学基础-实践取向小学教师教育教程》[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

[3]刘济远《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4]刘丽霞.让小学生识字充满情趣[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小学专辑),2005(04).

 

 


点击次数:16  发布日期:2021/4/1 19:54:25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