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有效策略陈 彪

论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有效策略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回龙小学  陈彪

 

 

摘要: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之源。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把激趣作为整个课堂教学在提效中的一个追求来抓,让学生受趣而驱成为“我要学”之人,才能把主体性释放在我们双边互动对话的阵地上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培养  有效策略

现行数学教材内容,断了与生活的联系,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习起来就很可能让学生看不到实用性,感受不到趣味性,故而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差。在践行学生主体理念的今天,我们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就需要培养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作动力支撑,增强他们“我要学”之需,才能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不太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认为他们该学、知道为谁学,就忽视了兴趣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但在理论家眼中,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是成功学习是的必需。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加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我们实现“让学生获得良好数学教育”的必然做法。

一、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教学语言是师生互动对话展开的凭借作为沟通的桥梁,还是教师创设氛围、推进流程展开的有效手段。新标对教学提出的较高要求就是使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施教。这种语言具备这样几种特质,一是亲和力强,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二是准确无误,具有数学语言特征;三是幽默诙谐能使严肃课堂中偶尔增添一丝笑意。落实到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良好教态匹配,把微笑带进课堂,还需要利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施教,能随时观察到全班学生学习情绪而不断变换方式、策略,诱发学生眼球参与,集中学生注意力。这样的方式教学,自然就可创设出愉悦的激趣氛围,增强学生主体性,使其进入到积极思考的状态中,从而达到激趣增力的教学目的。

二、营造教学环境,激发学习热情

热情即动力,和兴趣一样,都是非智力因素中的较活跃的因素。利用其二者关系,可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目的。心理学实践研究表明,创设合适的环境,可有效激发活动热情,提高活参与质量和实践效果。利用这一点,我们就可在教学中创造良好环境,让学生在真实、民主、和谐的环境下有心理自由之感,在身临其境中产生学习参与热情。通过外因促内因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他们就会思维活跃地把原本抽象的、逻辑的数学知识变得易理解的内容,或者将符号化内容变得形象具体,直观性强,能在学生易于建构的“最近发展区”内,与学生现实没有空间距离感,飞可能减少学习障碍,以增强学生“我要学”热情。例如,在教《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们可创建情境:母亲节前,童童想为母亲购买一份礼物:课件展示这份礼物为长方体盒子,童童想用装点纸把这份礼物包装一下,显得更美观。但童童不知要买多少平方装点纸,聪明的小朋友,你能帮他算一算需要多少装点纸吗?爱情境触发和问题诱发,学生兴趣从中来,他们都有“帮忙”的需求,想帮助小明算出买多少纸合适。这样的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参与了数学学习,而且,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三、运用多媒体引思,促进学生交流

交流是学生在课堂上最乐于的学习实践,这种学习氛围和谐,学生无拘束感。这也是他们兴趣生成的有效土壤。因此,要让课堂充满趣味性就可以让学生以交流的方式展开学习或分享。实践中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引思。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协作和沟通的能力,教师应运用多媒体形象呈现功能和教学情境创设优势帮助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促进学生树立参与精神,并鼓励他们积极感知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并参与交流与合作,以达到交流的识的形成我们知道,独立思考往往具有知识的单一性和方法和片面性,而合作以扩大学习思路拓展思域。通过这种以形象为载体而引发思考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实现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及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从而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尊重个体差异,多用实际操作

动手操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在动手中引发动脑,实现对思维的培养。而且,动手操作还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能满足学生好动需求,故而容易引起兴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用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来教学,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学习,要求学生用大脑思考,用嘴表达数学语言,并运用知识独立地解决问题,以提高学习自信,增大兴趣浓度。例如,在“三角形内角之和”相关内容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好“三角形内角和”知识,我们就可采用动手操作来学习,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探索“内角和”知识:要求每个合作小组画三个三角形,分别是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然后分工,一人测量,用量角器把每个三角形的每个角的度数测出来,另一个学生记录,最后计算三角度数之和。测完算出后,就要求各小组讨论各自的发现。经过各小组的合作动手操作实践,都得出了三角形的内角之和为180度的结论。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动手操作的快乐,而且以合作方式来进行,把新知学习完成变成探索与发现,这个过程,学生既有“经历”,又有“探索”,更多还有“体验”,自然就能增强知识的印象性,有利于他们牢固建立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实践证明,让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比观看聆听老师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提高学习体验。

总之,教学欲成功,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落实学生主体理念施教,更需要提高学生兴趣作动力。因此,我们应创新激趣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其主动性,让学生自身有学习之需,自主释放潜能,自主成为学习主人。

参考文献:

张诚,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探寻[J].教育学2019年。


点击次数:15  发布日期:2021/4/1 19:41:42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