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要学生味,儿童化邱蓝妮
小学数学教学要学生味,儿童化
邱蓝妮 湖北省建始县长梁镇民族小学
我们的教学立足点是学生,落脚点还是学生。离开了学生,就谈不上教学。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学生味,儿童化。这样,学生才能学得生动,学得有趣,学有所得,离开教师能独立地学习。
一、有趣的“开场白”
课堂教学要有新意,使听者有兴趣,是学生学好的重要保证。设计好每堂课的“开场白”才能一语激起千层浪。比如教“正反比例”这一课,课本上的叙述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我这样设计“开场白”引入:
师:老师想和你们讨论一件事。你们每个人从自己的家走到学校花的时间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不一样?(生:路程不同。)
老师再问你们,你们每天从自己的家走到学校花的时间一样吗?(生:不一定。)
师:为什么?(生:如果速度快些,时间就花得少,速度慢些,时间就花得多。)
师:这一节课,我们就要专门研究,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变化规律。
二、在“动”中学
俗话说:“眼过十遍,不如手过一遍”。在“动”中学不仅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而且符合思维发展的特点。而教材内容是“静止”的,为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应多创设把“静”的教材内容转化为“动”的外部活动。这样,可使学生的手、眼、脑等协同发展和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许多数学问题的解决,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容易解决,记忆牢固,而且运用自如。
例如,在教学“1/4”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同样的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边折边想:共有几种折法?每折出一种就想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下面大家自由活动,分组讨论,最后由学生归结出三种折纸方法(一是沿着宽对折再对折;二是沿着长对折再对折;三是沿着长对折再沿着宽对折)。接着,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三种折法中每份的形状相同吗?每张纸折出的阴影部分为什么都是它的1/4呢?学生通过观察这三种不同的折法后,从中又发现:它们虽然折出的形状(阴影部分)不同,但是每张纸折出的阴影部分都是它的1/4。这样,让学生在“动”的活动中快乐地掌握新知识,尝到探求新知识的乐趣,促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抓住儿童的好奇心
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往往有好奇心。在教学中,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一开始就在黑板上贴出6只可爱的小白兔,吸引学生。接着让学生从左到右反复地数这6只小白兔,只要求学生报出你数到几的数,老师就能马上说出你是数到第几只小白兔。一位学生报“10”,老师马上就能说出你已数到了第4只小白兔,学生继续报数,老师一次一次都说中,学生产生了好奇心,这时,老师告诉大家,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学了之后,大家就会马上知道其中的奥秘了。就这样,整堂课学生都怀着极大的好奇投入了学习。
四、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包括较多的日常概念和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确实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无限求知欲。
例如:小数的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对学生较为抽象,而学生对生活中商品的价格却是极为熟悉的。因此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我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准备好自制的纸币、最喜爱的礼物和商品的标价,轮流担任营业员和顾客,把教学活动融入商品交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瞧,营业员热情待客,认真地收钱、找钱,顾客则高兴地选购商品,细心地看价、付钱。这样,看似简单的活动,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初步认识了小数的加减法,体会到数学并不枯燥,它不仅离我们很近,而且使学生倍感亲切,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五、让学生自我表现
爱自我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做,给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英国大文豪曾经说过:“假如我手中有一个苹果,你手中也有一个苹果,咱们彼此交换一下,你我手中仍只有一个苹果;例如我有一种思想,你也有一种思想,咱们彼此交换一下,你我都有两种思想。“这句话就说明了学生在课堂中讨论,多想、多说,能发挥互相作用、互补作用。在讨论中,优等生觉得“我真行”,而差生也觉得“我能行”的心态,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信心。如讨论“五年级一班和二班人数的比是4:5,己知一班有40人,二班有多少人?”这道题有多少种解法呢?一般的同学都是用按比例分配方法解,解法一 4十5=9,40÷4/9× 5/9=50(人);解法二:40÷4/5=50 (人)。还有同学想到方程解,于是有的同学又列出,解法三:设二班有学生x人,得x× 4/5=40,x=50;有的同学想到用比例解,得出解法四;设二班有学生x人,得40/x=4/5,x =50;有的同学用倍比的方法解答,得出解法五:40×(5÷4) =50(人)。一道题经过学生的讨论竟有五种的解法,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分析,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在讨论中,成功的喜悦,自我价值的实现,学生必然产生一种不可名状的自豪感,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得到较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