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革命传统教育之我见张君颐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革命传统教育之我见  

湖南省衡阳县西渡镇正大小学    张君颐   

[摘要]:革命传统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传家宝,是构建中国梦的重要基石。小学语文是小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 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任,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红色传统教育素材,引导学生通过品悟关键词、感情朗读和开展实践活动等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革命传统

语文教学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任,通过充分挖掘红色传统教育素材,引导学生重温革命历史,瞻仰革命先烈伟绩,全身心地融入到红色文化中,对老一辈革命家充满感恩之心,更珍惜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革命传统教育呢?笔者做了以下初浅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在教材中挖掘红色素材,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含有爱国主义情操的课文,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情;《冀中的地道战》写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地道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这一奇迹;《梅兰芳蓄须》赞扬了京剧大师梅兰芳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出,蓄须明志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狼牙山五壮士》描写了五壮士为了掩护大部队转移,而把敌人引上绝路,最后英勇跳崖的感人事迹等等。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于语文教材中这些红色革命传统素材,恰如其分地对学生施教,给学生直观、感性的思想教育,精心提炼语文教材中那些闪耀的爱国主义思想的革命传统教育素材

、在关键词句的品悟中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所谓关键词句,是指在课文中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重要作用的词句,是快速准确读懂课文主旨的有效信息。关键词句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关键词句的品悟,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能起到一针见血的作用。所以说品析关键词句是对学生渗透革命传统教的重要途径。

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时,紧扣“中华不振”这一关键词,了解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同时,激励着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教学《冀中的地道战》这一课时,可以抓住“奇迹”这一关键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地道战这一奇迹体现在哪些方面,从而体会出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教学《梅兰芳蓄须》这一课,抓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找出梅兰芳为了表达自己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决心,而蓄须明志、给自己打伤寒预防针这些感人的事例,从而感悟到梅兰芳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能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亲近感和认同感,从而在思想上和革命先烈产生共鸣,革命传统教育无缝渗透到学生思想中。

、在感情朗读中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创作动机,或阐明某种观点,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说明某个道理,这些内容不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用形象表现出来的,而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因此,我们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必须在“有机渗透”上下工夫,抓住值得品味、诵读的语言,让学生好好地读,充分地读,从而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悟和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受到革命传统思想的感染。

在教学《七律 长征》时,我首先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然后播放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的视频,引导学生理解得出:红军是不怕长征中的一切艰难困苦的,所有的困难都是非常平常的小事,所以在朗读这一句时,要用高昂的语调读出红军豪迈的英雄气概。而“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则用对比的方法,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红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一往无前的精神,因此在朗读时,要节奏分明,轻重对比明显,要饱含对红军的崇敬之情。通过这样的感情朗读,不仅在学生思想中重现红军长征精神,而且还把这种精神润物细无声地植入了学生心田中。

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五位壮士站在狼牙山的顶峰为什么能昂首挺胸、临危不惧?为什么他们要纵身跳下悬崖?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我又给学生播放了五位壮士站在悬崖峭壁上视频图片,让学生直观看到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想象五位壮士的内心活动。很多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出当时五位壮士的内心活动。有的学生说:“他们会想: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人民,我们绝不屈服,跳吧!”还有的学生说“他们会想:我们是八路军战士,有无数的老百姓等着我们胜利的消息,胜利是属于我们的。”整个课堂学生都沉浸在对英雄无比的崇敬中。我趁机让学生用对英雄无比的崇敬的语调朗读课文的最后四个自然段,学生读得英雄豪迈,读得抑扬顿挫,声音响彻云宵。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深深地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

四、在实践活动中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语文教学除了要挖掘课文中的革命传统思想,激发学生情感、动之以情以外,还应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开展一些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红色传统教育。衡阳县红色革命传统文化深厚,衡阳市区有陆家新屋衡阳保卫战纪念馆,洪市镇有衡阳保卫战烈士公园,有夏明翰烈士故居,曲兰镇有王船山故居,我通过家校联动的方式,组织学生参观这些红色革命精神传承之地,以“看”、“学”、 “展”、 “感” 多种形式使学生受到红色传统教育的熏陶。“看” 就是参观衡阳保卫战纪念馆、烈士公园,参观烈士故居,观看抗战影片。如学完《七律 长征》后,组织学生观看《长征》,学完《狼牙山五壮士》后,组织学生观看《狼牙山五壮士》等。通过亲身经历,直观感受历史。“学” 就是学习红色文化,学习历史,将历史的耻辱化作动力,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努力学习。“展”就是展示自己的才华,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展示自己准备的节目:当小导游,为同学们讲解衡阳保卫战的历史,讲解夏明翰烈士的故事。当小歌手演唱红色经典歌曲,如:《闪闪红星》、《我的中国心》、《歌唱祖国》等。讲小故事如:《刘胡兰》、《海娃》、《黄继光》、《地道战》等。“感”就是写观看感,在活动中,同学们可以边参观边交流感想活动结束后,写写观后感。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解和弘扬我国的红色传统文化精神,激励学生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热爱祖国,奋发学习,乐于助人,让学生明白:我们是跨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祖国未来的发展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去创造。

在新的时期,对学生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作为小学的主要学科——语文,我们有义务担负起这样的重任。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革命传统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切实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感情三方面得到充分地和谐地发展。


点击次数:40  发布日期:2021/3/8 15:3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