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本教学与区域活动相结合的探讨 王英
幼儿园绘本教学与区域活动相结合的探讨
云南省文山州幼儿园 王 英
【摘要】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深受幼儿喜欢。区域活动是幼儿通过游戏进行的自发学习,依据《指南》创设活动区环境,投放诱发幼儿游戏行为的材料,教师在观察分析幼儿游戏行为的前提下介入幼儿游戏,并以《指南》为抓手推进幼儿的发展。将绘本教学有机地与区域活动相结合,是把绘本教学拓宽到了除集体教学以外的区域活动中,注重区域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将教师预设与幼儿自发生成相结合,注重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幼儿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能力的提高,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特点。
关键词:绘本教学 区域活动
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深受幼儿喜欢。英国文学理论家多仑施说过:“一本好的图画书,能够继承悠久的文化特征与思想,冠上想像的翅膀,挥洒最大的能量,继而展现高度风趣与神奇的幽默世界。”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主题内容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结合主题内容中的绘本教学,充分挖掘绘本内容,将绘本教学有机地融入到区角活动中,丰富、完善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操作材料,帮助幼儿知识经验的迁移应用,同时提高教师挖掘和开发环境教育资源的能力,制作适宜的区角材料,使幼儿园的区角材料更有利于引发幼儿的游戏和探索活动。将绘本教学有机地与区域活动相结合,是把绘本教学拓宽到了除集体教学以外的区域活动中,注重区域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将教师预设与幼儿自发生成相结合,注重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幼儿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能力的提高,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特点。
一、开展绘本教学与区域游戏相结合的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一种集体活动,大家在教研活动中集思广益,集体反思、共同成长。教师们不是被动地听讲而是主动地参与,给每一位教师发言讨论的机会,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方法与手段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经验,利用集体的智慧互相切磋、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在小班绘本《好饿的小蛇》中,首先在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先自己挖掘绘本精髓,结合绘本内容可结合哪些区角游戏,我们要提供什么材料等进行研讨。老师们积极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如:在美工区可以提供彩色卡纸条,用折叠的方法制作小蛇,可以用胶泥做小蛇、用毛根做小蛇、用纸盘、纸杯剪小蛇、给小蛇穿花衣等;在科学区投放各种蛇的图片、仿真蛇,让观察蛇的外形、了解蛇的种类;在数学区,制作蛇的模型,准备一些卡片,以给小蛇穿新衣为题,开展按规律排序的活动;在表演区用鸡蛋托制作出各种颜色的小蛇供幼儿时的道具。孩子们还可以把美工区制作的作品作为道具在表演区里使用,并将绘本内容与区角结合的游戏,用照片的形式在主题墙中进行展示,让孩子们可以相互讲述。“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这一教研活动中切切实实发挥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气氛热烈、轻松、活泼、和谐。
二、开展“以绘本为主的区域操作材料制作比赛活动”
每个班围绕一个绘本进行挖掘,设计制作出与绘本相结合的区域活动中的操作材料。教师们充分挖掘绘本精髓,将绘本与区域活动相结合,设计、制作出了丰富的区域活动操作材料,从而提高了教师自制区角材料的水平。如绘本《风中的树叶》,老师制作了各种树叶,孩子可以用树叶进行分类、排序、点数、进行分合练习、一一对应进行比较、在树叶上进行绘画,把绘画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同伴听,还可以用来装饰衣服、裙子,再投放到表演区里供幼儿游戏。活动中共收到教师结合绘本自制的区角材料作品34件,其中科学区材料4件、益智区材料4件、数学区材料4件、美工区材料8件、表演区材料2件、语言区材料1件、运动区1件、既适合数学区又适合美工区的5件、既适合语言区又适合美工区的2件、既适合语言区又适表演区的1件、既适合表演区又适合美工区的2件。教师设计制作的区角材料注重了艺术性与废旧物的利用,作品新颖、独特,具有可操作性,让幼儿在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三、开展绘本教学与区域活动相结合的游戏
将绘本教学与区域活动相结合,弥补了集体教学的许多不足,能更好地实现教育个别化、个性化的理念,使幼儿通过充分的感知、动作、表象来认识世界,借助于操作摆弄、与客体交往,进行发现性学习,提高幼儿参与绘本活动的积极性,及教师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指导的能力。以大班绘本《桃树下的小白兔》为例:
1、绘本与语言区的结合。《桃树下的小白兔》,它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故事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将桃花瓣想象制作成发夹、扇子、摇篮等),赋予了孩子许多故事外的延伸想象的空间。同时,故事中更多地体现了同伴之间的友好、分享的良好品质。为了更好地挖掘绘本的综合教育功能,把绘本教学有机地融入到区角活动中去,老师们进行了充分的尝试。把绘本投放到阅读区,让孩子随时都可以翻阅,并在教室里布置一棵桃树,桃树上贴有许多可以移动的花瓣,有孩子画有愿望的花瓣、也有空白的花瓣供幼儿取下后画上心愿的,教师从环境上创设一个绘本的情境氛围,让孩子们在充分理解故事内容后,鼓励幼儿大胆续编故事,并讲述给同伴听。教师还在餐前开展故事会活动,孩子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胆复述故事或创编故事,从而发展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2、绘本与表演区的结合。在表演区投放表演时所需的物品和道具,让孩子根据绘本内容,运用丰富的表情、动作和抑扬顿挫的声音来进行表演。通过以绘本为载体开展表演游戏,能够让绘本变得不仅仅是讲故事、学知识,更多的是让孩子体验,在表演的过程中学会等待、交流、合作。
3、绘本与美工区的结合。通过以绘本为载体开展表演游戏,能够让绘本变得不仅仅是讲故事、学知识,更多的是让孩子体验,在表演的过程中学会等待、交流、合作。《桃树下的小白兔》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文学作品,它表达了对审美的感受及与同伴的分享。通过桃树对小白兔的邀请话语中,我们感受到这个地方很美,美在哪里呢?这里有草地、鲜花、还有小溪整天叮叮咚咚地弹着琴,溪水映出蓝天、白云和一簇簇红色的桃花。无处不在表现春天的美景,就是这种美景激起小白兔的美好心情,要给它的朋友们寄去礼物,由此展开了故事中一个个感人的情景,让幼儿感悟到把美带给别人的愉悦和收到别人礼物后的快乐与感恩。时值“三八”节的到来,让幼儿学习小白兔给妈妈送一个礼物,让妈妈开心快乐!让孩子知道我们送的礼物不一定是去商店购买的精美包装礼品,只要有心,自己做的一样漂亮、一样美,一样能让妈妈开心。于是教师把绘本教学内容引入美工区,让幼儿自选材料,自己动手给妈妈做礼物。有的小朋友用彩泥做了一束漂亮的花送给妈妈,给妈妈送去春天里最美的花;有的画一幅画作为礼物;有的用彩色绒棒做成发卡、戒指送给妈妈。孩子们在美工区开心地完成这她们心目中最美的礼物。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孩子对故事中的书签不怎么理解,于是教师就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自制书签,并让孩子在阅读区中应用书签,这样孩子很快就理解了书签的意思,并制作出了精美的书签。教师还让幼儿把自己制作的书签作为礼物送给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在看书的时候可以使用宝贝亲手做的书签,收到礼物的父母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4、绘本与科学区的结合。教师发现在教学中孩子们对寄信产生了好奇,于是她们将绘本延伸到了科学区,教孩子寄信的方法,让孩子学会寄信。如:在科学区投放信封、信纸和邮票,让孩子把信的内容画下来,装入信封;引导幼儿观察信封,知道信封的填写方法;观察邮票,了解邮票的用途,并给信封贴上邮票;让孩子了解寄信的方式,有普通邮件、快递,可以通过汽车、火车、飞机等渠道运送信件等。她们还在美工区开展了设计、制作邮票的活动。
5、绘本与数学区的结合。利用故事表演中的桃花瓣开展关于7的加减的数学游戏。如:“小白兔有7片花瓣,送给老山羊一片花瓣,现在小白兔还有几片花瓣?请小朋友用算式表示。”孩子们在故事的情景中复习了7的分解与加减。
四、开展“亲子自制绘本比赛”活动
绘本是一本色彩与图片极其丰富的作品,他给孩子们强烈的视觉感受;绘本是一本看似简单易懂,却又包涵着一个深刻道理的童话书;绘本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不仅孩子们可以看图猜测故事内容,也对文字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开展了亲子自制绘本活动,在亲子自制绘本中,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设计封面、绘制图书内容、装订图书,分享成长故事,家长和孩子们都积极踊跃参与,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材料、方法来制作属于自己的个性绘本。我们共收到自制绘本146本,有的是孩子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的画面,在家长的帮助下附上文字说明;有的则是父母精心绘画,孩子涂上七彩的颜色;有的是富有创意的蜡笔画;有的是图片剪贴、折纸添画;还有的是用彩笔、纽扣、绒布和毛线组合成各种图案制作的绘本……一本本内容广泛、奇思妙想、故事改编的手工绘本,展现了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童心世界。亲子自制绘本最终回到小朋友们的手中,在每个班级相互传阅,形成绘本漂流,相互分享。绘本成了小朋友们爱不释手的读物。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幼儿园教育》作者:李季湄、肖湘宁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作者:李季湄、冯晓霞;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4、《中小学幼儿教师实用教育科研方法》作者:常锡光;出版社:云南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