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谈小班幼儿安全自护意识的培养 巴桑色珍

谈小班幼儿安全自护意识的培养

巴桑色珍

(西藏拉萨市林周县中心幼儿园)

安全意识是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幼儿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常识所造成的。小班年龄段幼儿还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打人、抓人、咬人)。攻击性行为是这个年龄幼儿的普遍现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班中95%的幼儿都会有这些攻击性行为(不论是男孩、女孩、平时很乖的或者是很调皮的),只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年龄大小、力气大小)每个人所造成的后果不一样。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很简单,也是和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系,由于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索性用手代替,也就是说用动作代替,甚至于用牙齿代替,这样来的效果反而更快一些,因为嘴巴讲不清楚。,所以在小班存在这种幼儿之间的纠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老师也不是要推脱责任,作为老师一定要和小朋友耐心地讲道理,尽量减少这种攻击性行为,把这种行为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是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当务之急。如何做好这方面的教育,笔者通过长期工作实践,认为首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明确幼儿安全自护教育内容

幼儿应掌握的安全知识与技能,既包括对自然环境和主体感觉等方面变化(或异常情况)的感知与处理,也包括对社会不安全因素和危险处境的认识与应对。据此,提出如下安全自护教育的内容。

(一)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安全自护教育

幼儿是人类生活中的弱者,由于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智力和体力都未成熟,无法感知和应对日常生活中蕴含着的大量不安全因素,所以首先要进行日常生活环境的安全自护教育。

1、进餐:进餐或饮水时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烫伤;不能乱吃或乱喝没有生产标志的食品、饮料;不能用牙签剔牙。

2、睡眠:睡前要洗脸、洗脚、漱口,不能含着东西睡觉,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

3、行走:行走时手不插在衣兜里;会扶着栏杆上下楼梯;学会靠右边行走,不猛跑;过马路走人行道,注意来往车辆;认识红、绿灯等交通安全标志。

4、药物:学会辩认药物和一些容易与饮料混淆的有害物品,不乱吃药,知道120急救电话,认识防毒标志。

5、防触电:教育幼儿不接触电插头、插座等,不在靠近电源的地方玩耍;知道高压电的标志,并远离它们。

6、开、关门:不在门边玩,不把手放在门缝、抽屉里;知道“安全门”的作用。

(二)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教育

突发性的意外事故是对幼儿危害最大的灾难。它不但需要幼儿有一定的体力应付,更需要有聪睿灵敏的智力应对。应变能力的培养首当其冲。

1、防火、防烫伤:不玩火柴、打火机和蜡烛,不在火源附近玩耍;教育幼儿要知道衣服着火时应迅速浇水并快速脱掉。烫伤后迅速用凉水冲或浸泡患处;知道119火警电话,认识防火标志。

2、防雷电:知道打雷下雨时,不能在大树及高大的建筑物下避雨;不在雷雨天看电视。

3、防洪水:了解自救知识,抓住能浮起来的物品,或上树或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4、防地震:了解地震发生时的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自救训练。

5、防拐骗:知道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知道父母的工作单位;不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不跟陌生人走;遇险时,会用电话呼救;知道110报警电话。

6、防异物吸入:不将别针、硬币、小玻璃球、钮扣等放入口、鼻、耳中;不将气球的碎片放入口中倒吸气。

二、开拓各种幼儿安全自护教育的途径

(一)在常规教育中进行安全自护意识的渗透

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应从培养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首先要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指出安全隐患和危害性,让他们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

(二)在主题活动中开展安全自护意识的教育

幼儿安全自护教育是幼儿工作中的重要教育工程,要持之以恒,要作为一项课题深入进行研究,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才有的放矢,取得成效。根据安全自护教育的内容,在本学期内我们大班教师拟定了两个子课题,一是《提高幼儿生活中安全自护能力》;二是《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教育》。并且按照两个子课题的内容,设计了主题活动,其中有综合活动《安全上下楼》,常识活动《认识安全标志》,谈话活动《手划破了怎么办》、《发生火灾怎么办》,体育活动《消防队员》,情境表演《当陌生人来敲门时》、《你学会了吗》,语言活动《烫伤怎么办》、《着火怎么办》,音乐活动《对不起,没关系》。

(三)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安全自护能力的培养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若不经常进行教育,并利用游戏规则约束,则可能造成意外事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晨间游戏《找娃娃》、《我家住在哪儿》等活动,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要和大家在一起。如果万一走失,要胆大、心细,记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周围明显的建筑特征。激发幼儿脱险自救的情绪,促使幼儿想出一些脱险自救的具体方法。

三、保持家园安全自护教育的一致性

在培养幼儿安全自护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应要求家长配合进行一致性的教育。因为,相当一部分“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之中,教师不便进行具体指导。因此,我们开展了数次家长课堂活动,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介绍给家长,提高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和传授能力,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护知识。在家中有许多的安全隐患物品,如热水瓶、电磁炉、煤气灶等,不能因为有隐患就设置各种禁区,而应注意对孩子独立行为能力的培养。如培养他们使用家庭中常用器具的能力、盛倒开水的能力。懂得跌摔伤或砸伤后不能乱擦的知识及用手紧压伤口的止血能力;父母出门在外,幼儿独处在家中,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有紧急情况时,要请可靠的邻居帮忙等常识。幼儿家庭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对幼儿实施安全自护家园同步教育,是幼儿健康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

总之,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因此,每个保教工作者及家长都应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消除一切可能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危险因素,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点击次数:196  发布日期:2017/10/2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