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巴桑加布
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巴桑加布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措勤县中学)
人类的思维开始于问题,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教会学生学习,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只有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探究者,才会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把功夫下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强化问题意识氛围
由于旧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认为“问”的内容就是指对教师讲授的新课没听懂、没学会的地方。这样一来,差生不敢问,因为一旦问了就表示没学会、没听懂,轻则遭到同学讥笑,重则会遭到教师的训斥;优等生则认为都听懂了,学会了,没什么可问的。这样就造成了没人提问题的尴尬局面。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向学生做了解释:质疑问难不单针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理解没学会的问题,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不同见解或由当堂某一内容联想到的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这样既可以使你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又可以锻炼你们的求异思维和超前思维。差一点的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如果真有问题,没学会,不要有顾虑,人的思维是有差距的,有问题很正常;都没有问题才不正常呢?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新课程强调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而又充满活力的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即使个别学生的问题有明显的错误也要积极帮助,而不是嘲讽,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教师还要努力寻找学生提问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被尊重的快乐,进而养成爱提问的习惯。对于学生各种奇怪的想法,教师要客观耐心地引导学生,同时营造出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就敢于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会提出自己的疑问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的产生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因此,教师无论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1)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例如:在学习温度对酶的活性的影响时,,我们设置了五组不同温度条件的实验分别是15℃,35℃,55℃,75℃,95℃;看在这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分解能力的强弱,由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疑问。(2)通过揭示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矛盾来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前已有了一些非科学的观念,这些观念可能妨碍学习新知识。例如:鲸为什么不是鱼?蝙蝠不是鸟?通过这些概念和说法的并列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引导他们去解决产生的问题。(3)联系STS(科学、技术、社会)设置问题情境,学生会觉得具体、亲切和现代感,同时反作用于STS,养成热爱生活、热爱科技、勤于思考的优良品质。例如:当你患病发烧时,为什么不想吃东西?(4)通过谚语、民俗、典故等设置问题情境 。一些当地的谚语、民俗、典故学生耳熟能详,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五九六九、沿河插柳”把这些生动、鲜活的来自群众的精粹引入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赞美劳动人民智慧的同时,探究“为什么会这样?”“一定要这样吗?”,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重教轻学,重智轻能,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要求轻独立见解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学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既能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在不断涌现。例如,“四导式”创新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四导”,即导趣、导疑、导思、导创。即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定向导趣、设问导疑、点拨导思、拓展导创;学生在学习中做到:自学生疑、探究质疑、合作释疑、实践创新。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实施自学、启发、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很好的作用。
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在初始阶段,以鼓励学生“敢于”提问为主,逐渐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提问能力的培养有一个从“敢问”到“善问”、“会问”的过程。在注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和前提。基本技能的训练既是自然科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条有效途径。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要正确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必须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认真仔细地备好每一堂课。
总之,只有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