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高中化学对话教学的探索 邹文生

高中化学对话教学的探索    

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        邹文生       

内容摘要: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对话将教师、学生、教材、课堂活动有机联系在一起,使师生关系、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诸多方面发生嬗变,从而生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

本文从对话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对高中化学课堂的对话教学作了探索。

关键词:化学   对话    课堂    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对话”已经成为人们处理复杂事务、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民主、平等、包容、坦诚是对当代对话精神的呼唤。在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对话”必然会使教育精神的内涵获得极大的丰富,使师生关系、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诸多方面发生嬗变,从而生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我们称之为“对话教学”。

德国学者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 回顾教育的过去,以对话为教学手段的教学虽然存在,然而,由于处在非对话时代,对话仅仅是一种教学艺术而非教学的精神。由此看来,对话教学回应时代精神的呼唤,彰显优秀教学的本质,无疑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广泛的探索空间。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对话将教师、学生、教材、课堂活动有机联系在一起,尝试运用对话教学是对提升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探索。

二、对话教学的理论基础

1.对话教学的哲学观

在德里达的《书写与差异》中,他提出“解构的任务就是消解本质主义和中心主义,使得人们找不到所谓永恒的本质和中心。”在德里达看来,在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命题中,除了森严的等级高低,绝无两个对项的和平共处,一个单项在价值、逻辑等方面统治着另一个单项,高居发号施令的地位。解构一个命题,从根本上说,便是在一特定时机,把它的等级秩序颠倒过来。必须通过一种双重姿态、双重科学、双重文学,在实践中颠覆经典的二元对立命题,全面转换这个系统。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着师生之间的对话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教师高居发号施令的地位。而现代教学就是要颠覆这种话语等级秩序,消解以教师为中心的对话方式,倡导“民主、平等、和平共处”的对话精神。

2.教育学基础: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社会的多元变化促使我们“与我们自己、我们的环境以及与他人的协商,鼓励我们与他人进行对话和交流。”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寻求对主体/客体、心灵/身体、课程/人、教师/学生、我们/他们等进行折中的但却是局部的整合。这一整合是动态的过程;它是协商的而不是预定的,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被发现的。”在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理论的对话教学中,对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更是个体发展的身心需要;对话不仅仅在师生与文本之间进行,更扩展到师生与课程、与自我、与社会、与过去、与未来等的全方位立体的空间中。

3.当代教育家的“对话教学”理论

近年来,一套较完整的对话教学理论正在逐渐形成,其中比较著名的代表学者有德国的克林伯格、巴西的弗莱雷、我国的钟启泉、刘庆昌等。克林伯格提出:“教学方式中起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弗莱雷在其解放教育理论中最主要的思想就是反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提倡“对话式教学”;钟启泉指出:“教学过程的逻辑就在于它的独特的现实情境(主要以对话的方式)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师生借助于直接性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达到互识共识,将显得更加重要。”刘庆昌提出了“对话教学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是“民主平等的教学;沟通合作的教学;互动交往的教学;创造生成的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

三、高中化学对话教学的探索

根据对上述哲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的研究,以及对同类研究成果的分析,我们提出我们所界定的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是指: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在民主与平等的氛围中,与教师、课本、自然现象、社会实践、未来探索等沟通与合作、互动与交往、创造与生成的学习过程。基于该定义,我们对高中化学对话教学作如下探索。

1.化学对话教学中学生的课堂行为

对话教学中,我们确定以“轻课堂规范而重课堂礼仪”来引导学生的课堂行为。如我们与学生协商,确定了“倾听与表达”的基本礼仪。学会倾听的具体礼仪是:(1)耐心,不随便打断对方,不争吵;(2)积极响应,认真思考,通过点头、微笑、提问、解析、安抚、意译等方式作积极反应和意见反馈;(3)全神贯注,目不斜视,注意力集中;(4)有时作必要的记录。学会表达的具体礼仪是:(1)学会作有准备的发言,自由、大方、不紧张、不胆怯;(2)学会明晰、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普通话,音量适度,口齿清楚,语言流畅;(3)学会真诚、坦然地表达,表现真实的自我;(4)学会有策略地表达,注意看对象、身份、场合,说话得体、艺术。

2.化学对话教学的场境

对话教学中的场境应体现民主、平等、自由等特性,营造这一场境可从改革课堂常规、建立课堂礼仪切入。对话教学自由、开放心理场的形式,还与课堂的空间布局紧密相关。对话教学的座位可以有以下几种安排:

(1)圆桌型:不分等级、不分先后的席位安排,利于轮流发言或自由发言;

(2)马蹄型:组内的“小马蹄”与组际的“大马蹄”相融合,利用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

(3)对阵型:面对面的两大阵营,适用于辩论;

(4)舞台型:相对集中的一片空间,适用于小组表演或中心发言;

(5)自由型:或站,或坐,或走上讲台,自由表述观点。

3.化学对话教学中问题的产生

对话教学中问题的产生可采取对话与协商的策略:

(1)先行预习——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与课本进行对话: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一内容?我已经学会了什么?我的问题是什么?

(2)小组讨论——学生根据已有的思考,在小组中开展对话与协商,找出本小组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3)组际交流——进一步罗列筛选出共同的话题。学生可能提出许多超出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的探究性问题,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

(4)合理统整——一方面,对话毕竟是一个共享的过程,不是学生单方面依据自己的兴趣做出学习议题的决定。教师可从知识结构和整体课程出发,补充部分学习议题。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以“生活化”的事件统整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使问题结构化,形成“问题群”,为后续教学提供“蓝本”。

(5)展示问题——这是对前一阶段活动的总结,教师要借助技术手段,及时确定并公示本节或本课时的学习议题。

4.化学对话教学中问题的解决

(1)“生本对话”——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己能够从课本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2)“组内对话”——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在小组中开展对话讨论,相互启发,保持良好风度和愉快气氛;也可由小组内优秀组员引领其他组员来解决问题。

(3)“组际对话”——较优的小组(组员能力较强,解决的问题较多)与较弱的小组(组员能力弱)之间的对话讨论,用一组人影响带动另一组人,使更多的人能够解决问题。

(4)小组汇报——组内、组际对话结束后,小组轮流推选主持人汇报问题的答案,老师和其他小组成员补充完整。

(5)“师生对话”——较难问题的解决,各小组无能为力,由老师引导、启发、逐步解决;小组内学习领会快的同学还可以继续帮助学习反应慢的同学,缩小差距,共同进步。

5.高中化学对话教学案例举隅

人教版(07年版本)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中《苯酚》部分的教学采取对话教学法。

1)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组内、组间汇总,教师补充,罗列出如下问题:

苯酚的结构与乙醇的结构有何不同?

苯酚的溶解性受温度和溶剂的影响,能否设计实验?

由苯酚的结构推出苯酚具有哪些性质?如何设计实验探究苯酚化学性质?

苯酚与乙醇的结构中都有羟基,它们的性质有何不同?

(2)学生组内、组际开展对话,结合课本和相关资料,研究出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由小组主持人汇报。

酚与醇虽然都有羟基,但结构不同,由酚与醇的定义加以说明。  

苯酚的溶解性实验可设计为:①加水溶解→加热→冷却;②加酒精溶解。

苯酚的化学性质可能有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酸性等。

苯酚的性质实验可设计为:①苯酚晶体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或放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②苯酚稀溶液中加入饱和溴水,观察现象;③苯酚浊液中先加入NaOH溶液,再通入CO2。

苯酚与乙醇性质的差异可从能否与Na、NaOH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反应来比较。

3)在上述问题的产生和提出解决方案过程中,教师适度的引领至关重要,在时间效率上注意把控。在方案的具体实施上,教师(课前要预先有所准备)要加以指导,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另外,后续的作业练习,教师也要精选准备好。

四、高中化学对话教学的反思

对话教学作为教改新形式焕发着较强的生命力,有着蓬勃的发展生机。但通过笔者的尝试,也发现了一些对话教学的不足,仅供参考。

1.化学对话教学中问题的产生效率低

由于客观存在学生间的差异性,学生提出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也不同,各组整合问题的效率有高有低,加之课前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够充裕,学生间的预习程度有差异,导致问题的产生耗时长,效率低。

2.化学对话教学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受制约

由于对话讨论、汇报中耗时长,老师的后续拓展延伸客观上受到课堂时间的制约,重点内容的变式训练,易错点、易混点、难点的辨析比较难以充分开展,学生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较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可以说,绝大部分学生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但解决综合性复杂问题的能力受制约。

总之,平等对话教学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的发展,对话教学作为化学教学中的一种新的形态,在改善教学方式上发挥着特殊作用。

参考文献:

1.法德里达著《书写与差异》/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第一版

2.刘庆昌文《对话教学初论》/《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12期

3.黄志成 王俊文《弗莱雷的“对话教学”述评》/《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6期

  

点击次数:5  发布日期:2025/6/27 10:25:39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