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 尹华容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

四川省武胜县城东学校   尹华容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核心素养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北斗坐标”。部编版教材创新编排的习作单元,以“读写共生”为理念,为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了系统化路径。然而当前教学中仍存在目标偏移、内容碎片化、评价单一等问题——如部分教师将《夏天里的成长》仅视为写景范文,忽略其“围绕中心选材”的思维训练价值,导致语文要素与核心素养割裂。

一、核心素养与习作教学的内在关联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习作教学需以语言实践为核心。例如,四年级下册《我的“自画像”》单元,通过外貌描写范段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细节,如“酒窝像句号、逗号、小括号”的比喻训练,既积累语言范式,又培养表达精准性。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习作过程需搭建思维支架。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单元,通过“动作分解法”教学,将“赶马蜂”事件拆解为“拿书、跨步、挥赶、开窗”等连续动作,引导学生从模糊叙述转向具象表达。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教材中《刷子李》《两茎灯草》等经典文本,通过直接描写与间接反衬手法展现人物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刷子李粉刷如升天之美”的夸张修辞,培养审美感知力。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三年级下册“寓言新编”单元,通过《龟兔赛跑》等故事改编,渗透“守正创新”的文化理念。学生需在保留原著核心价值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

二、习作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理念:从碎片到系统

习作单元的编排体现螺旋上升的能力序列。三年级侧重观察与想象(如“奇妙的想象”单元),四年级聚焦写清事件(“生活万花筒”),五六年级则进阶至情感表达与选材优化(“形形色色的人”“有你,真好”)。这种设计要求教师建立全局意识:

(一)横向统整: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视为有机整体。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物描写一组》展示动作、外貌描写技法,《刷子李》示范典型事例选取,而“交流平台”则引导学生归纳方法,形成“阅读—提炼—尝试—创作”的闭环。

(二)纵向贯通:以“写人”主题为例,需关联三年级“猜猜他是谁”(抓外貌特点)、四年级“我的‘自画像’”(多角度写人)、六年级“有你,真好”(事例抒情)的要求,实现能力进阶。

目标统整是核心抓手。以四年级神话单元为例,目标应融合:

1.语言层面:积累“精卫填海”等词汇,背诵经典段落;

2.思维层面:分析神话情节的起因、经过、结果;

3.审美与文化层面:感受夸父逐日的精神美,制作民间故事集。

如此设计,使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大素养协同发展,破解教学目标片面化之弊。

、教学实施策略:情境·读写·思维的三维融合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活表达动机

写作本质是“情境任务驱动下的语篇建构”。脱离真实需求,习作易沦为“无源之水”:

1.影视激趣:写“我的动物朋友”时播放《疯狂动物城》,让学生化身“动物星探”向剧组荐角;

2.生活链结:教学“生活万花筒”时创设班刊编辑部,收录班级真实故事;

3.角色体验:学习“小小‘动物园’”时,学生分角色扮演绘本《我家是动物园》,将妈妈比作绵羊,关联其温顺性格与喜好。

此类情境使写作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从“要我写”转向“我要写”。

(二)读写深度结合,实现策略迁移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是技法载体,须跳出传统阅读教学模式,聚焦表达策略:

1.范例解剖:如《搭船的鸟》教学中,对比“翠鸟与鹦鹉”的颜色描写,引导学生理解类比需选“形体相当、特征相似”的参照物;通过慢镜头回放捕鱼动作,体会“冲→飞→衔→站→吞”的动词精准度。

2.随文练笔:学《盼》的“一波三折”写法后,立即练笔“说服父母养狗”,从交换条件、展示萌宠视频等角度制造情感起伏。

3.群文互鉴:五年级教《形形色色的人》前,重组《摔跤》《刷子李》等文本,对比发现“动作串写活人物”“典型事例立形象”的规律。

(三)发展高阶思维,突破习作瓶颈

系统思维指导学生构建写作框架。如三年级想象单元,从《小真的长头发》梳理“愿望—行动—麻烦—解决”的故事模型,再迁移至《一支铅笔的梦想》的创作。在此过程中,整合思维解决选材难题,帮助四年级学生写“我的心爱之物”时,整合《落花生》《桂花雨》的“借物抒情”法,从事物外形、情感关联双线布局。

、教学评一体化:以评促学的闭环设计

评价应锚定语文要素,而非泛泛评判文采。如《形形色色的人》习作,按“是否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将作文分级:

A类:描写生动且方法得当;

C类:语言优美但未用动作/语言描写——后者需优先修改。

B类:二者之间。

在此过程中应做到多元评价联动增效,方法是:

1.共读赏析:精选范文《不知名的护士阿姨》,聚焦“虎口掐人中”“跪坐按压”等动词使用的典范性;

2.自评反思:学生参照《两茎灯草》的典型事例,修改《我淘气的弟弟》中“奶粉罐和面”的事例,突出弟弟形象;

3.量表导改:设计“要素达成度”量表,如想象类习作需涵盖“想象源自生活”“情节有波折”等维度。

五、结语:以素养为舵,驶向语言生长的深海

习作单元整体教学是破解读写割裂的关键支点。通过目标统整聚焦素养、情境任务激活内驱、读写共生迁移策略、多维评价精准反馈,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从“技法的机械操练”走向“素养的自主生长”。当《夏天里的成长》的构思化为学生笔下“冬日里的坚守”的立意,当《搭船的鸟》的观察力迁移至“校园梧桐四季志”的创作,核心素养便在这语言的建构与生命的共鸣中落地生花。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当前,作为执教者,一定要以部编教材为帆,以素养为舵,习作单元的整体设计,终将引领语文教学驶离碎片化的浅滩,拥抱语言与精神共生的深蓝。


点击次数:3  发布日期:2025/6/27 10:06:58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