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樊 翔

小学英语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

 四川省武胜县街子小学校  宋前翠

 

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跨学科主题学习”课时占比不少于10%,为英语教学创新提供了新方向。跨学科学习已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要求“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要求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创新方向。

外研版英语教材以其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活动多元的特点,成为实施跨学科学习的理想载体。本文将结合外研版教材教学实践,探索小学英语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外研版教材在跨学科学习中的独特优势

外研版教材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系统支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主题整合优势:教材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畴组织单元内容,如五年级“Weather”单元与地理、科学学科自然衔接,四年级“Food”单元与健康教育和数学统计有机结合。这些主题天然具有跨学科属性,便于教师挖掘融合点。

(二)活动设计优势:教材中“Understanding ideas”、“Developing ideas”、“Presenting ideas”三大环节构成螺旋上升的学习循环。以六年级“Keep Our City Clean”单元为例,读前活动可引入环境问题调查(科学),读中分析污染数据(数学),读后设计环保方案(美术、综合实践),实现多学科协同。

(三)评价机制优势:教材强调“教学评一体化”,通过情境化任务和多元评价工具体现跨学科素养。如潍坊市某小学在“Share Garden, Share Love”项目中,学生制作英语宣传手册(语言能力),管理菜地值日表(劳动能力),设计网页美化排版(信息技术),最后通过点击率和成果展示进行多维评价。

二、小学英语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策略

基于外研版教材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设计可遵循“一二三四”框架,即一个主题、双线目标、三维表现、四大活动。

(一)主题选择:立足教材,多维融合

主题是跨学科学习的统帅,教师可基于教材单元主题进行延伸拓展:

1.课标导向型主题:如结合数学“度量衡”与语文“成语故事”,设计“古诗文中的数学智慧”,学习“一寸光阴一寸金”等表达中的计量单位英语转换。

2.教材整合型主题:如外研版五年级“Festivals”单元与道德与法治“传统节日”结合,形成“向外国友人介绍春节习俗”主题任务群。

3.生活实践型主题:迁安市第八实验小学以国庆为主题,设计“爱国·爱校·爱家乡”系列任务:用果实树叶创作字母画(美术+英语),拍摄家乡风景英文解说(地理+信息技术),朗诵爱国诗歌(语文+音乐)。

(二)目标设定:双线并进,素养导向

跨学科学习需设定素养目标与知识技能目标双线:

1.素养目标:聚焦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社会责任感等跨学科素养。如“云上一方田”项目中,学生通过管理菜地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劳动观),与外国伙伴交流中尊重文化差异(国际理解)。

2.知识图谱:梳理各学科核心知识。以“吞吐江河东平湖”主题为例,整合地理(水系分布)、历史(运河变迁)、语文(治水诗文)、英语(水利术语)的知识点。

(三)活动设计:四阶进阶,知行合一

基于PBL理念设计四大活动序列:

1.体验探究:如跟读绘本《A Green Green Garden》后完善豆子成长周期图,通过电子书研究蔬菜养护方法。

2.实践创造:在“竞聘菜地管理员”任务中,学生制作英文竞聘视频,运用信息技术上传网页并统计点击率。

3.协作深化:分组设计“天气值日表”,用英语播报各省天气,并关联地理特征分析成因。

4.迁移创新:让学生在学习水果单元后创作“New Fruit Song”,融入数学观察推理(如水果切面几何图形),朗诵英文水果诗。

三、小学英语跨学科任务群的课堂实施路径

(一)逆向设计:目标导向的任务规划

采用逆向设计法(Backward Design),从预期成果反推活动流程:

阶段一:确定预期结果。如设计“校园植物英文标牌”项目,明确需达成的语言目标(植物特征描述)、科学目标(分类知识)、美术目标(标牌设计)。

阶段二:设计评估证据。制定量规评估标牌的科学性、语言准确性、设计美观度,结合自评与他评。

阶段三:规划学习体验。通过阅读植物绘本(读前),调查校园树种(读中),制作标牌并组织校园导览(读后)。

(二)三阶阅读:跨学科语篇深度处理

运用 PWP阅读教学模式实现学科融合:

1.读前(Pre-reading):激活跨学科背景知识。学习天气单元前,展示中国地图与古诗词“大漠孤烟直”(地理+语文),引导学生推测气候差异。

2.读中(While-reading):训练学科思维方法。分析“Pineapple”一文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菠萝既无松(pine)也无苹果(apple)?”,培养词源探究意识(语言学);对比中西方水果象征意义,深化文化理解。

3.读后(Post-reading):拓展跨学科实践。学完环保主题后,小组合作设计“零废弃校园”方案,计算垃圾分类量(数学),制作英文倡议视频(信息技术)。

(三)技术赋能:创建智慧学习空间

利用信息技术突破课堂边界:

1.虚拟实践平台:搭建“云上一方田”网页,学生上传蔬菜生长记录(科学观察),与外国伙伴视频交流养护经验(跨文化交际)。

2.数字资源整合:在“环游世界”主题中,利用COCA语料库筛选高频文化词汇(如festival, tradition),结合Google Earth实景探索各国节日场景。

3.多元评价工具:通过在线问卷星收集同伴评价,利用Padlet展示跨学科成果,依托平台数据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

结语:外研版教材为这一转型提供丰富素材与路径,而教师更需成为课程的创造者:以跨学科视角重组教材,用项目思维设计任务,在真实情境中培育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未来人才。期待更多英语教师踏上跨学科探索之旅,在融合创新的教育沃土上,培育出更加丰硕的育人果实。

参考文献:

[1]崔静梅. 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2年。

[2]李婧,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一二三四”组织策略[J].学园,2023年。


点击次数:2  发布日期:2025/6/27 9:38:35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