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链:小学音乐课堂的思维引擎与审美阶梯 车 艳
问题链:小学音乐课堂的思维引擎与审美阶梯
四川省武胜县万隆小学校 车艳
摘要: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标践行中,小学音乐教学正经历从单纯技能训练到深度审美体验与思维发展的转型。问题链作为音乐课堂的思维引擎与审美阶梯,能助力学生音乐素养在深度学习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本文从问题链赋能音乐素养生长的理论基石、设计的核心原则以及实施的有效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了问题式情境催思、游戏化链式互动、协作式问题探究等问题链教学实践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问题链;思维引擎;审美阶梯
课堂互动的展开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在小学音乐课堂上,不论是学生思考的引发还是课堂互动的促进、学生音乐欣赏、审美的逐层深入,都离不开问题的助力。由此而出现的问题链教学法就成了一线教学的常用举措。而素养导向下的这种举措其应用又常以核心目标为轴心,设计逻辑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序列进行实施,以此引导学生在剥开问题答案中获得思维培养和审美素养培育。在这几年小学音乐教学中,我积极探索了问题链赋能课堂优教提质的实践方法,意在让这一方法成为学生思维引擎与审美阶梯,助力他们音乐思维从感性直觉走向理性认知。
一、理论基石:问题链赋能音乐素养的深度生长
问题链入驻小学音乐课堂,其实施价值是多元的,是“学起于思”的引发,是“学贵有疑”的确保,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问题链赋能音乐素养的深度生长植根于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深度认知理论,恰当的设计与实施可以成为:
(一)认知进阶的阶梯。精心设计的问题链遵循了“感知→理解→分析→创造”的认知规律,能为学生搭建思维攀升的阶梯。在实践中,为了使学生思维逐步深入,问题链通常是浅层提问,逐步过渡到分析性提问,再到创造性提问,这样的链式设计有利于实现思维层级的跃迁。
(二)深度体验的引擎。问题链的教学应用常可将学生由被动聆听转化为主动探索。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如“音乐让你联想到什么画面?”(感知层)→“作曲家如何用乐器描绘天鹅?”(分析层)→“音乐传递了怎样的情感?”(评价层)这种拾阶而上递进提问,就可使学生深入音乐内核,实现从“听见”到“听懂”再到“共情”的审美深化。
(三)素养落地的通道:问题链在音乐课堂中可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与文化理解深度融合,助力素养提升。例如在民歌教学中,通过恰当的问题设计,如“旋律有何地域特点?”(审美感知)→“如何用方言表现韵味?”(艺术表现)→“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音乐风格?”(文化理解)这样的问题序列实施,就可有效实现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
二、问题链设计的核心原则
(一)目标导向性
问题链需紧扣教学目标,避免“为问而问”。例如,如《快乐的啰嗦》教学,目标设定为“感受彝族音乐特色与喜悦情绪”,紧扣教学目标的问题链就可这样设计:“节奏给你什么感觉?”→“哪些乐器制造了这种效果?”→“联想到了什么生活场景?”→“如何用动作表现这种快乐?”
(二)逻辑关联性
问题间需存在因果或深化关系,在实施中可形成“感知—理解—应用”的递进关系。以《DO RE MI》教学为例:关联性的问题链由基础层过渡到拓展层,其分别为:
基础层:“七个音符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
提升层:“如何用柯尔文手势表现音高变化?”
拓展层:“为《小星星》旋律创编新歌词,并标注音符。”
(三)开放启发性
设计无标准答案的高阶问题,以避免封闭式问答,旨在引发学生多元思考。例如,在欣赏《春节序曲》时提问:“如果用一种颜色形容这首曲子,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此类问题能鼓励学生从个人经验出发,结合音乐要素进行个性化解读,彰显出了很强的开放性与启发性。
三、问题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问题式情境催思
通过故事、多媒体等视听融合手段构建问题情境,能让学生在催思中成为主体并思考。例如,在《龟兔赛跑》教学中教师于开课之际就播放音乐片段并提问:“这段音乐让你想到哪个角色?为什么?”学生在情境触动下迅速激活潜在经验,并结合速度、力度等要素分析。这样的问题情境就可让迅速进入思维状态。
(二)游戏化链式互动
游戏是学生“乐中学”的平台,通过游戏搭建平台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积极思考,也是问题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如在节奏教学中设计“问题闯关”:第一关“拍出老师给的节奏”,第二关“改编节奏表达不同情绪”,第三关“小组创作节奏故事”。这样的游戏化链式互动就可使问题链自然嵌入,而且能让学生在“乐中思”中获得素养培育。
(三)协作式问题探究
协作式学习就是利用集体力量破解思维难题,让学生能在剥开问题谜团过程中获得音乐素养发展。如在《彼得与狼》角色主题听辨的教学实施中安排分组探究,通过问题链引领学生学习:“你负责的角色主题由什么乐器演奏?为什么选择它?如何表现角色性格?”通过协作式学习的实施,就有助于学生深化音乐理解,发展问题解决能力。
实践表明,问题链融入音乐教学可通过结构化的问题序列构建思维发展的上进阶梯和审美深化的促进路径。当然,这种效果的实现需教师成为精妙的“问题设计师”,在恰当的实施中才能使学生思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转变。其价值不仅在于知识的获得,更在于思维品质的锤炼——在问题的牵引下,学生学会聆听、思考、表达与创造,最终让音乐素养在深度学习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倪婷,基于深度学习的问题链设计——以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为例[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1年。
[2]刁冉,以问题链促进小学生音乐欣赏深度学习[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