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践 杨 杨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践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 杨杨
摘要: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课标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通过真实情境中问题解决的参与,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建构与核心素养发展。本文结合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从理论支撑、设计原则、实施策略及案例反思四个维度探讨项目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初中数学教学;有效实践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与学方法,自进入一线教师视野就得到了积极探索的热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这种教与学方法也广泛用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实践中。但在目前组织实践来看,其有效性还不够,还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其实践方式,才能使其教学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并惠及到更多学生发展上。在这几年的新课标践行中,我也加大了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实践的探索力度,获得了一些新的认知和实施路径框架。
一、项目式学习的内涵与初中数学教学的契合性
(一)理论支撑: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的双重导向
项目式学习的实施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和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七(上)“有理数”这一章节组织项目式学习,学生通过模拟超市购物情境(如收入与支出的正负数计算)的参与,不但在真实任务中理解了抽象数学概念,还获得亲历体验。这个过程的设计就符合建构主义“做中学”的理念。
同时,项目式学习还呼应了新课标(2022年版)提出的“强化真实问题解决”要求,其实施过程注重跨学科整合与实践能力培养。例如八年级“数据分析”单元,教师可通过设计“班级运动会成绩统计”项目,并融合数学、体育与信息技术。这样的学习教学就可很好地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甚至全面提升。
(二)价值体现:从知识掌握到素养提升
研究表明,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能使学生数学“四基”掌握率大大提升,以问题解决为主要的“四能”也随之提高。其价值体现在三方面:
1.促进知识内化。实施中通过情境化任务或者递进式的问题链能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如利用几何模型设计校园遮阳棚,现实的问题任务能促进学生主体性不断释放主体能量。
2.促进能力进阶。项目式学习作为一项综合性强的学习实践,能培养参与者逻辑推理、建模与团队协作能力。
3.实现情感激发。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为前提的一种自主实践。所以,在实施项目式学习前教师都要注重兴趣激发和情感培养这些驱动性强的非智力因素,以此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的增强。
二、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原则与实施策略
(一)设计原则:以课程标准为纲,以学生需求为本
1.目标导向。紧扣教材核心要素,明确学科与素养双重目标进行项目式学习构建。例如九年级“二次函数”教学就可以项目的方式展开,目标可设定为“设计抛物线形拱桥模型”,要求学生通过此项目的参与同步达成函数图像理解(知识目标)与工程思维培养(素养目标)双重目标。
2.情境真实。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任务作为项目式学习的发起平台,使学生受此影响产生探究学习动力。如七年级“统计调查”单元可开展“校园垃圾分类数据追踪”项目,这种真实的情境和任务就可有效增强学生学习代入感。
3.分层递进。项目式学习不可“一刀切”,有效的实施应根据学生差异设置阶梯任务。例如在“立体图形视图”教学中,基础任务为展开图认知,进阶任务则要求学生根据三视图构建复杂模型。实践表明,分层递进能调动各个学力层次的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获得应有知识的建构。而且,这样的实施还体现了对学生需求的尊重。
(二)实施策略:四步推进法
1.情境导入与问题驱动
项目式学习总以激趣增动力为实施之首。如以教学八(下)“一次函数”为例,设计“家庭用电量分析与节能方案”项目,实施前就可利用“如何通过数据分析降低家庭电费支出”问题创设驱动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解,经历收集月度用电数据→绘制函数图像→分析用电规律→提出节能策略等系列探究实践,这样就可使学生主体作用释放在一次函数知识的运用建构上。
2.合作探究与资源支持
项目式学习大多以小组分工方式展开,过程中要求各小组按角色(数据收集员、计算员、汇报员)分配任务,促进协作;并且还要求他们利用工具进行问题解决。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利用Excel处理数据,几何画板验证函数图像,所以很快就完成了项目任务,实现了学习效率的提升。
3.过程监控与动态调整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等于教师就可袖手旁观。此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就需体现在过程监控与动态调整上。过程监控就是实施阶段性评价,通过量规表评估学生数据收集完整性、计算准确性及方案可行性,并在指导的同时给予表扬肯定。而动态调整就是处理衍生问题。学生合作学习中会出现很多动态性生成资源,如发现异常数据,引时教师的作用就成为了引导学生排查误差来源并修正模型的指导。
4.成果展示与多元评价
项目式学习完成后,不等于教学实施就结束了,此时的教学流程还应是小结阶段。在这一环节,就是成果展示,让学生将其报告、模型、演示文稿等多种形式的成果进行分享。在展示中教师要发挥评价主体多元和评价维度多元的作用,让学生在组评、个体评、互评中知道项目式学习应在知识应用、创新性、协作贡献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
实践表明,项目式学习的有效实施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从“知识传递”到“素养生成”的转型路径,实现了提效提质效果。作为一线教师,应通过对教材的深度挖掘设计出既符合课程标准又可激发学生潜能的优质项目,在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强化过程引领,让学生获得核心素养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郦兴江.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3年。
[2]张小桂,项目式学习: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的新策略[J].中小学教育,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