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用积累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法 陈鹏英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用积累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法
四川省简阳市禾丰普安学校 陈鹏英
摘要:语用积累是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是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前提要求。本文以现行教材为实践载体,通过构建“三维课堂”、开发“语用资源包”、实施“过程性评价”等策略探索学生语用积累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法。同时也结合教材文本特质设计了梯度性语言实践活动以推动学生从语言模仿走向创意表达的方法,帮助他们实现了语言经验的深度内化。
关键词:语用积累;小学语文;培养;实施方法
语用积累不是语文学习的任务外加,而且学生在语言理解与表达等语言文字运用实践中的能力发展刚性需求。在全面践行核心素养育人理念的今天如何让学生有更强的语用能力,已成为教学常研课题。作为一线教师,开启语用积累实施方法研究更是自我高质量达成新课标目标的一种有效做法。自2022年起,我便加强了这一研究的进行,获得了一些收获。
一、语用积累能力培养的现状审视
现阶段教学所用的人教版教材,其有着“双线组元”的编排体系,即人文和语文要素。而语文要素在认知难度上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序列特征。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当前语用教学存在三大困境影响着学生语用积累能力的发展,其表现为机械的语言训练割裂了语言与思维的关联、单向的知识灌输实施模式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标准化”的评价模式的做法又抑制了学生个性化表达。如人教版教材“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板块,本应是培养学生语用积累能力的优质载体,但在教学实践中常被一些教师简化为机械仿写的对象,这样的简单处理既没有强化积累的实践也缺失了语境创设与思维进阶的引导,没有发挥出教材提供的应有教育价值。
二、构建语用积累的“三维课堂”实施框架
语用积累能力的发展需要语用积累平台。作为语文教师应搭建此平台以供其实践。而“三维课堂”实施框架的构建,旨在引导学生强化这种语用积累的实践。
(一)文本细读的深度解码
1.语言图式建构。以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课堂上通过绘制“游踪路线图”梳理移步换景的写作密码,这样的实施有助学生建立起空间描写的认知图式,形成语用积累方法。
2.修辞密码破译。积累修辞也是语用能力提升的一种积极做法。引导学生解析《白鹭》中“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的对比修辞,也可在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精准表达审美意蕴的基础上实现语用能力的发展。
3.文化意象挖掘。这既可培养语用理解能力也可发展他们语感,实施时引导学生从《古诗三首》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延展,探究“绿”字承载的文化心理与审美传统,就可有效培养语用积累能力。
(二)情境迁移的多维训练
1.角色扮演式对话。在《将相和》教学中创设“历史辩论会”情境,让学生分组扮演廉颇、蔺相如,并在互动中展开思维碰撞和实践得体的交际表达,化书面语为口头语,同样利于语用积累能力培养。
2.创意改写实践。创意改写是微写作的一种形式,其花时少,还可培养创新思维,深受一线教师喜爱。
3.跨学科项目学习。结合《赵州桥》开展“桥梁建筑师”项目,教学中引导学生制作桥梁模型并撰写解说词,就可实现语言与科学思维的有效融合,以及学生语用积累能力。
(三)思维可视化的创意表达
1.思维导图建构。引导学生运用气泡图梳理《爬山虎的脚》写观察日记,这样实施其效果为可视化呈现植物生长的动态过程,助力学生直观建构。
2.微辩论活动。思维与语言关联。思维可视化的创意表达就是通过口头语用实践培养学生创意表达能力。
3.创意写作工坊。在语文教学中开设“故事接龙”工作坊,或者基于《方帽子店》《凡卡》《穷人》等课文结局进行续写,就可激发学生想象性思维,让他们思维运转“现”于纸面。
三、开发语用积累的“资源包”支持系统
(一)教材内资源的二次开发
1.“日积月累”的语境重构。将成语、谚语、歇后语等语言素材编入校园情景剧,让学生在运用中积累。
2.“快乐读书吧”的读写联动。以《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知识报》等为整本书阅读为契机,设计“科普知识擂台赛”促进学生语言积累转化。
3.“综合性学习”的项目延伸。将“遨游汉字王国”主题拓展为“汉字博物馆”研学活动,制作甲骨文表情包实现古今对话。
(二)生活资源的课程化转化
语文源自生活。生活资源转化为语用积累平台与实践也是语文教学的应走之路,开发语用积累的“资源包”就可从方言文化采风、社区语言服务、新媒体语言研究等实践路径中寻找教育契机,结合教材内容以施之,同样助力学生语用积累能力的发展。
四、实施发展性语用积累评价
(一)创新过程性评价工具。不在传统师评价上打转,创新评价方式同样有利于学生获得语用积累动力。语文教学中可:
1.运用语言成长档案袋。建立包含“金句收集本”“病文医院”“创意工坊”的三维档案,助力学生记录语言发展的动态轨迹。
2.微评量表开发。针对《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文设计“对话节奏评量表”,引领学生从语气词使用、停顿处理等维度进行评价,让他们在评价实施中找到同伴互评的依据和方法。
3.同伴互评机制。在《我的心儿怦怦跳》习作教学中实施“三阶互评法”,让学生在课中经历“点赞台-建议站-修改坊”的评价流程,同样助力自我语用积累能力的发展。
(二)成果展示平台建设
1.开展语言嘉年华活动。结合实际教学设立“成语故事剧场”“即兴辩论擂台”“创意写作工坊”等模块,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化闯关展示语用能力。
2.举办跨校际作品巡展。联合平行班或者跨年级举办“童言无忌”语言艺术展,展出优秀读书笔记、思维导图、微电影剧本等作品,让学生成展示中增强语用积累意识和自信。
五、结语
语用积累能力的培养是母语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需要教师以教材为基点、以生活为源泉、以评价为导向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言实践场域。当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能自然调用积累的语言资源,在创意表达中迸发思维的火花时,语用积累便真正实现了从“外储”到“内生”的质变,也就使该关键能力的发展又上一台阶变成了现实,实现了核心素养的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8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