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任贵才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任贵才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中心小学

时下,不少老师抱怨:“当今的小学生不好教,教不出成绩!”我深入调查,仔细观察,冷静思考之后,发现小学生有一通病:“学习习惯不好!”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受益于一辈子。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我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课内和课外阅读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堂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一年级起就应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数学语言,理解关键词,再引导学生思考。随着学生的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读后做的习惯。“阅读是学生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苏霍姆林斯基语)因此,学生要学好数学,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读课本上的“你知道吗?”还以网络中搜集中外数学小知识来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从中感受数学的奥妙。

二、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

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依赖于书本知识,往往文化知识很好,动手操作能力却很差。因此组织学生调查、参观、搜集、实地丈量有关数据。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尝到发现知识、得到知识、应用知识的快乐,使他们养成勤于实践,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如:长方形面积怎么计算?自己的卧室有多大?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有何关系?能不能自己做个实验证明?新教材许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着理解能力较差,审题不清的问题。平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读题,理解的能力。必须明确题目要我做什么,怎么做方才开始计算。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运算定律、性质,使计算更简便。小学阶段数的运算占相当大的比例,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去认真的读题、审题弄清算理,导致正确率不高的现象。教师务必平时引导学生读、审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习惯。尤其遇到条件多而复杂的应用题,要求学生审题时用一些符号标识出题中的一些关键“字、词、句”,或借助正确的示意图来帮助理清数量关系。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问题,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尤为重要的。

四、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结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其次要培养学生有根据、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然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老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例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12-9所表示的意义?”学生一般表示为12减去9得多少?可如果老师能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并启发学生从减法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索,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1)被减数是12,减数是9,差是多少?(2912少多少?(3129多多少?(412减去几与9一样大?所以课堂上教师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独到的见解等。从学生刚入学的那天起,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始至终数的书写要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完成作业时,不频繁涂改,不抄袭他人作业,不依赖家长。作业后认真检查并养成检查的习惯,及时改正错误。并且做作业时要思想高度集中,不边做边玩,按时完成不拖拉,还要做到认真阅读老师批改后的作业,并自觉订正。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用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老师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把检验作为学生的解题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不仅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通过对解题的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总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好习惯养成要靠耐心与细心慢慢养成,不能一蹴而就,只有持之以恒,才会逐步培养起来。教师要更新观念,选择最佳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以达到培养良好习惯的目的。

点击次数:2  发布日期:2025/4/24 16:01:2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