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 杜春燕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

四川省剑阁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杜春燕

摘要:在新时代美育背景下,音乐教育承担着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激发艺术创造力的重要使命。本文聚焦初中音乐课堂,分析当前艺术实践能力培养困境,提出以“情境化体验”“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动态化实践评价体系”为核心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艺术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路径

但凡是艺术学科,培养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就是其教学的必追目标。而音乐课程是其主要渠道,更应扛起这一重任。加之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更是这一重任完成的奠基阶段,更应想方设法去落实新课标赋予的培养任务。作为一线教师,应充分认识这一目标达成的现实意义,并积极寻找有效路径加以实现,让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一)实践环节薄弱:理论主导的课堂模式

当前初中音乐教学虽然受教改影响多年,但在实施上还是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实践体验”的倾向,个别教师还把乐理教学当成了主要。如《青春舞曲》等曲目教学,很多课堂都停留于乐理讲解与跟唱模仿这一理论主导的课堂模式上,在这种实践环节薄弱的课堂中学生缺乏即兴创编、器乐合奏等深度参与机会,导致他们学习兴趣逐渐流失。

(二)评价体系单一:技能考核的局限性

传统音乐评价多聚焦音准、节奏、歌表演等显性指标,忽视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情感表达、合作意识、创新思维等隐性素养的考核。如在合唱活动中,教师往往仅关注声部配合的准确性和动作的一致性,未对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创作思维进行引导与评估。这种评价技能的考核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不能让更多学生感受到成功感。

二、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维度与价值

(一)艺术实践能力的核心维度

艺术实践能力不是一项单项技能,而且多项能力的综合体。其内涵是指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参与音乐活动,将音乐知识、技能与审美体验转化为实际艺术表现与创造的综合能力。它不仅强调对音乐基础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音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及艺术情感的个性化表达。以下是其核心框架:

1.基础感知力:包括音高辨别、节奏模仿、力度把握等音乐基础能力。

2.创意表现力:涵盖即兴创编、情感表达等个性化艺术输出。

3.协作整合力:强调在合奏、戏剧表演中的团队配合与角色担当。

(二)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价值

加强艺术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非常大的教学价值,能促进美育与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因为艺术实践通过“做中学”能促进学生审美判断、文化理解能力,带动艺术课程其他维度核心素养一同发展。如学习戏曲《梨花颂》时,学生通过身段模仿与唱腔设计,在深化他们对传统文化情感认同的同时也促进了创意实践能力的进阶发展。

三、初中音乐课堂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路径

(一)利用情境化教学,构建沉浸式实践场域

情境化教学近年来倍受青睐,原因之一就是其能构建沉浸式实践场域,能置学生身在其中,获得激趣诱思的促进,利于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得到自我主体作用的发挥支持。

1.文化情境创设。如在《丝绸之路》单元教学中创设文化情境,过程中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敦煌壁画场景以呈现,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商队乐师,并即兴创作“驼铃节奏图谱”。这样的情境沉浸性强,学生主体性就来得快,发挥效果就很明显。

2.生活化任务驱动。充分利用音乐源自生活这一特征而创设生活化情境,并在情境中通过问题链的方式进行任务驱动。如在《丝绸之路》巩固环节设计“校园之声”采风活动,引导学生用录音设备收集环境声响,运用库乐队APP编创个性化音效作品。这种生活化任务驱动就能促进学生艺术实践能力不断进阶。

(二)实施项目式学习,搭建阶梯式实践平台

项目式学习是艺术类课程都倡导的教法,是促进艺术实践能力不断发展的有效路径。在实施时为了获得良好效果可采取微项目分层实施办法,让学生经历初级任务、进阶任务实践。

(三)进行跨学科融合,拓展艺术实践边界

1.“音乐+”主题探究。跨学科融合,打造“音乐+”实施路径,已是“火”出音乐教学圈的教法,得到众多一线音乐教师的力捧。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设计“音乐+”主题探究,可与多个学科融合。如与物理学科联动,引导学生研究乐器共鸣原理,在制作简易水瓶琴过程中发展艺术实践能力;如结合历史课程,引导学生探究抗战歌曲《黄河大合唱》的时代意义,在编排历史音乐剧的实践中增强艺术实践能力。

2.数字化创作工具应用。随着教育发展,数字化创作工具进课堂应用成为了拓展艺术实践边界的又一有效路径。在音乐课堂上引入GarageBandFL Studio等软件,开展电子音乐编曲工作坊,这样既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又可有效培养他们艺术实践能力,发展数字艺术创造力。

(四)建立动态化实践评价体系  

解决评价体系单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建立动态化实践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课堂,也要放眼学生课外,实施全域实践评价。实施中可设计《艺术实践成长档案袋》来进行,包含过程性记录,观察学生即兴表演视频、创作手稿;二是建立反思日志评价方法,观察记录学生文化认知变化;三是利用多元评价表,引入家长、社区艺人作为主体,实施360度全方位评价,让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发展有明晰轨迹可循。

综上,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作为执教者应力拓实践平台,打破“师范生仿”旧式教学困境,通过多场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埃里奥特,音乐教育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

[2]李妲娜,音乐教学法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点击次数:2  发布日期:2025/4/24 15:53:42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