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项目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龚晓芸
智慧教育背景下
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项目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小学北区学校 龚晓芸
摘要:在智慧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以部编版第三学段教学为例,探讨项目化学习(PBL)与智慧教育工具深度融合的有效实施路径。通过梳理智慧教育工具的应用场景、解析部编版教材的综合学习目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提出“技术赋能探究”“数据驱动协作”“多维评价成长”的三维实施框架,为一线教师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方案。
关键词:智慧教育;项目化学习;部编版教材;综合性学习;高段语文教学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智慧教育为传统教学注入新活力。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高度契合。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教材强调“立德树人”与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为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丰富载体。本文基于智慧教育环境,探讨项目化教学在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中的有效实施路径。
一、利用智慧教育赋能,为项目化学习提供技术支撑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智慧教育平台的迭代升级呈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到目前,其整合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这些技术为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提供三大核心支撑:
(一)资源重构:从“教材单元”到“数字探究包”
传统综合性学习依赖教材文本,而智慧教育通过资源标签化重构学习单元。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革命岁月”为例:
1.AI资源聚合。输入“长征”关键词,平台自动关联《七律·长征》诗歌朗诵音频、红军过雪山草地的VR影像、历史学者访谈视频等资源,形成立体化探究包。
2.自适应推送。根据学生阅读测评数据,向理解薄弱的学生推送《巧渡金沙江》动画解说,向兴趣浓厚的学生推送《长征中的炊事班》拓展阅读。
(二)场景重构:从“教室学习”到“虚实融合”
1.虚拟情境沉浸。利用AR技术重现《开国大典》盛况,学生佩戴设备可“走进”天安门广场,与虚拟历史人物对话,加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
2.混合现实写作。在“记一次游戏”习作中,学生通过MR眼镜捕捉现实游戏场景,AI自动生成动态画面描述框架,辅助完成细节描写。
(三)交互重构:从“单向传授”到“多维对话”
1.AI学习伙伴。在“意见不同怎么办”口语交际中,AI模拟不同立场角色(如环保倡议者、工厂代表),与学生开展辩论训练。
2.协同知识建构。使用在线思维导图工具,小组实时共创“故宫建筑群”信息图谱,教师可通过后台观察每位学生的贡献轨迹。
二、深耕部编教材,为项目化学习实施进行内容适配
部编版第三学段综合性学习呈现三大特点,需针对性设计PBL方案才是获得优教育人的关键。在实践研究中,需要教师深耕教材,在分析学情基础上为项目化学习实施进行内容适配,确保好的“教什么”换来有质量、有温度的“怎么教”。
教材特点 PBL设计策略 案例呈现
主题统整性 确立跨学科驱动问题 “走进鲁迅”项目中,整合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历史(民国社会背景)、美术(设计人物名片)学科
实践导向性 构建真实性任务链 “校园植物图鉴”项目包含实地考察、标本制作、科普文章撰写等环节
情感浸润性 设计沉浸式体验活动 “难忘小学生活”项目通过AI时光轴,动态呈现学生六年成长照片与日记片段
三、精心设计项目实施框架,技术赋能深度协作
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例,探讨智慧教育背景下综合性学习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项目启动:数据驱动的情感唤醒
1.智能画像生成。引导学生输入自我学生学籍数据,利用AI功能自动合成“成长轨迹图”,同时标注重要奖项、集体活动等节点。此时,学生看到图中的自己从“害羞的转学生”到“校辩论队长”的变化,自然就会产生强烈情感共鸣。
2.驱动问题设计。紧接着以问题链的方式引发学生问题解决的思考兴趣和探究动力,如“如何用数字化方式保存我们的童年记忆?”“十年后的同学会需要怎样的信息档案?”
(二)探究实施:技术赋能的深度协作
1.资源收集与整理。引导学生使用教育APP扫描纸质照片,同时并利用AI自动进行图像修复与分类(运动会、春游、课堂瞬间等)。接着,开展“口述历史”访谈,利用智能设备实时转录功能录制方言对话,生成带情感曲线的文字稿。
2.创意物化阶段。让学生看到成果,利用智慧工具将.创意物化,形成诸如数字纪念册的成果。此成果可利用H5工具制作交互式电子书,嵌入同学祝福音频二维码。另外也可开展虚拟毕业礼,在元宇宙平台搭建校园场景,鼓励学生设计数字分身并参加“云典礼”。
(三)搭台进行成果评价,多维动态助力素养提升
综合性项目化学习不可少了成果展评环节。这既是对本次学习的小结,也是对下次项目引领的动力存储。作为组织实施者,应搭台进行成果评价,实现多维动态助力素养提升的实施目的。
1.表现性评价量规:
评价维度 初级表现 高级表现
信息筛选能力 能按时间顺序排列照片 能按情感主题分类(如友情、突破、感动)
技术运用能力 使用基础模板制作纪念册 自主设计交互按钮与动画效果
反思表达能力 简单描述项目感受 分析技术使用中的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
2.过程性数据采集:
利用智慧平台的智能功能记录学生协作频次、资源访问时长等数据,生成“项目贡献热力地图”。这样就可让各个小组发现组内成员在“文案润色”环节的参与情况和互动密度,以及技术使用的方法和效果,以便为下次人员安排和分工起到数据支撑作用。
结语:智慧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正在经历从“知识传递”到“素养生成”的范式转型。通过技术赋能、教材深耕、评价创新的三维联动,项目化学习将成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沃土。未来,随着教育AI的进一步发展,曹能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将突破物理空间限制,在虚实融合的新场景中绽放更大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秀明,乘着数字化的春风绽放小学语文学科的灵动之美[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4(6):12-15.
[2]汪靖芝,智慧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J].广东教育,2024(12):71-76.